You should install Flash Player to view the Video.
Please download from the below link:
Adobe Flash Player

1. 中國近年的發展,對你們有何正面影響?

我會的創會宗旨之一就是促進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而我會會員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及資深行政人員,包括會計師、建築師、測量師、律師、醫生、工程師、資訊科技專才、公關推廣人才,以及工業家、企業家等。

所以近年中國不斷的提升發展當然對我會帶來了正面的影響。我會曾到訪多個省市訪問考研,一方面讓會員了解內地的最新發展,把握機遇;另一方面也將香港的經驗帶給內地參考,有助內地的發展可以更快速更平穩。

我會成立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六年時間,已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去年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期間,我會代表專業界別反映業界的意見。

2. 回歸後,內地為貴機構/行業提供了什麼機遇?

內地自八十年代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積極引進外資,經濟進入迅速發展時期,不少專業人士如香港會計師、估價師、測量師、建築師、工程師等逐步往內地開拓事業,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現時香港會計師、工料測量師於內地業界份量已是舉足輕重。

回歸後,本港與內地的關係更趨密切。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內地加快與國際的接軌,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都爭取到內地市場尋找發展機會,香港正是這些國際投資者的重要跳板。

2003年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簽訂,推動兩地專業資格互認,加強人才交流及經貿合作。

3. 如何與內地互補不足?互顯優勢?

香港與內地於社會文化、經濟發展、人才培訓方面均不盡相同,早期兩地合作的方式較單向,主要是香港人才為內地提供服務,我相信未來將是雙向的合作模式,互動將加強,互補不足,共同走向國際市場。

4. 回歸十五年後,香港目前有什麼優勢?

內地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與香港發展的距離逐漸拉近,舉一個生活例子,內地大城市的工作態度明顯改變,追求效率與速度,與香港分秒必爭的工作方式無異。然而,我認為內地未來的發展路上,香港仍可以擔當重要的角色。

香港擁有多方面優勢,包括完善法律制度、資訊自由流通、教育自由開放、優秀的行業人才培訓等,近年香港大專院校吸引越來越多內地學生入讀,內地學生希望借助香港院校的國際網絡,跳出國際,擴闊視野。

香港人才匯聚,以香港發展成熟的專業服務業為例,業界人才善於因應環境轉變靈活變通,多年來累積了豐富國際營商經驗及廣闊國際網絡,配合香港經濟迅速轉型。隨著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對香港專業服務及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包括協助香港及內地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以及幫助海外企業到內地投資及發展。

5. 你所屬的行業/界別,在本港以至祖國的發展扮演什麼角色?

隨著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發展,我會認為專業人士及資深行政人員將扮演更重要角色。我會於去年底曾就此向特區政府及內地有關政府部門提交「國家十二五規劃下滬港兩地的合作及商機」調研報告,提供意見,並於過去幾年先後組團拜訪北京、上海、江蘇、吉林、安徽、湖南等地,讓會員深入了解內地不同省市的發展現況及機會,突顯香港的優勢。

我會與內地省市政府交流過程中,曾與個別地區政府就雙方合作簽訂協議,雙方定期交流及加強合作。

6. 業界在過去十五年有何長足發展和成就?

香港企業過去十五年在設計、生產及加工上均精益求進,積極為產品及服務建立香港品牌,成為內地各省市發展的參考目標,部份香港品牌亦進軍內地及國際。至於專業服務業方面,CEPA下很多專業界別能夠參加內地專業資格考試或取得專業資格互認。

7. 展望未來,貴機構/行業長遠前景如何?又面對著什麼難題?

國家十二五規劃肯定了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功能定位,香港各行業於內地發展的機會處處,未來對專業服務人才的需求將更多。譬如一個地產發展項目就需要各方面服務人才參與,除了房地產、工程建築及相關專業,亦需要律師、會計師、公關推廣人才等。

可是,兩地經濟制度及專業服務結構的差異,卻阻礙兩地專業人才交流及合作,不少專業人士透過CEPA雖能夠參加內地專業資格考試或取得專業資格互認,但因種種因素仍未能在內地開業執業。例如香港專業人士於內地成立事務所具有不少規定,包括要達到相關專業人士人數的規定、設立事務所的資金要求、具有於內地從事相關專業服務的指定經驗等;有關規定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或個人執業的香港專業服務行業來說確實困難。

8. CEPA實施以來,成效怎樣?業界能否受惠?

CEPA推行以來加強了兩地經貿交流,但成效不算明顯,所以我們常聽到「大門開小門未開」的情況。除了會計、工料測量界較為突出,其他香港專業人士成功於內地開拓業務的例子較少。

9. 兩地政府還可以怎樣給予業界更多支援?

首先,特區政府應參考其他國家採取的措施,主動協助及支持香港專業服務行業走進內地發展及開拓業務,為企業提供支援,尤其是中小企,甚至擔當企業強力後盾,與專業人士及企業合組成為具規模及公信力的公司,聯合開拓內地市場。

第二,兩地政府均應設立專責部門,與企業建立伙伴關係,協助引入優質企業與本地公司合作,交流經驗。因為現時香港專業人士要於內地開設事務所、諮詢公司,申請手續繁瑣、審批過程所須時間沒有準則,為有關人士增添投資風險,減低投資意欲。

內地政府若設立專責部門,應集中處理企業的註冊申請;為港資、外資企業提供在內地成立事務所、諮詢公司及執業的指引;提供諮詢服務;為企業招聘人才提供支援等。而香港政府設立的專責部門,應以收集相關開業資訊,包括為香港企業提供於內地成立公司的註冊手續的資料、聘請僱員的渠道、程序及相關規定、於內地尋求融資及貸款的相關資料、以及其他支援服務。

第三,香港特區政府亦可透過收集在香港及內地跨地域發展企業的資料,成為香港企業開拓發展機會或尋找合作伙伴的橋樑。

兩地政府若能積極聯繫及溝通,盡快回應兩地企業、專業或行業組織提出的訴求及建議,將有助推動兩地經濟緊密融合,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