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拆局精神是資金流與基本面


主持:朱子昭、王華
收聽 第一節 第二節

知己知彼,穿上大戶的鞋子

承接上集的「拆局」理念,王華在今集訪問時再強調,其投資理念和技巧,都是立足於「拆局」。所謂的「局」也有大小之分。在個股的層面,主要是基本面、資金流、產業變化、催化劑事件和時間,在個股的層次之上,還有主題熱點的局,甚至是宏觀經濟的局。

專注行業,活用沽空

然而,宏觀經濟的局,不獨關係經濟情況、市場心態,還牽涉政策變動、地緣政治,就不是人人都懂得拆解,即使是基金經理也多半只能與市場同步,但不能領先指數,即使可以拆解當下的局勢,亦不易預測將來。當然宏觀經濟變動必會由上而下牽動股票市場,但在這博大精深的局中,除非接近白宮或中南海,或許掌握領先的政治或政策變動,否則小投資者很難在宏觀市場有超逾五成的勝算,也不應浪費時間在此。

王華表示,身邊不少出色的基金經理和分析員,都未必會花太多時間研究環球經濟,反而十分熟悉個股、板塊、題材,每當市況震盪都能藉此獲利。因此,投資者應當集中研究自己熟悉的行業,研究行業的熱點題材和上市公司、研究它們與投資銀行的關係、研究投資在這板塊的機構投資者的行為,都有助於減少損失或增加獲利。

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完善投資過程

王華認為,以他自己為例,沽空至少可在三方面鍛鍊了投資者的技術。(一)沽空可以在投資組合的股票下跌時,抵銷跌價的損失和風險。(二)沽空可以讓投資人擺脫心理偏差和謬誤。(三)沽空也能讓散戶穿上大戶(金經理、分析員、莊家、管理層)的鞋,即使不能了解個別大戶的思想,也至少能感受他們的組合動態,了解他們的毛病、漏洞、盲點、誤差,推斷他們的佈署策略。

王華透露,他們分析股票時,都會按照既定的投資流程,也會讓不同的同事負責不同的環節。在公司裏,有人留意市場資金流向金指標,有人閱讀投行和券商的報告,有人出席公司發佈會業績會留意管理層的回應,有人留意板塊或產品供應鏈的資金流向。明確的分工,不只是為了將鷄蛋放在不同籃子,更是為了避免受個別同事的偏見所限,也避免漏遺細節。

王華的基金就是透過公開訊息,研究不同對手的背景,模擬穿上不同大戶的鞋子,瞭解對手的誤差和謬誤,推斷他們的動態和策略。王華承認,擔任大型機構的分析員或交易員,確實有助區分長線基金和對沖基金,區分中資歐資美資日資……王華回憶,自己在法國巴黎證券(BNP)擔任分析員時,都會在開市前和收市後,都會去交易部門走走,感受前線氣氛,與交易員聊天,不問他們對於股票的想法,卻想了解他們的工作流程,即使今天自己成立基金,也偶爾和已退休的前公司交易部高層聚舊,藉以了解大行交易部門的訊息流動。

王華表示,散戶不能擔任大型職員的機會,就要靠閱讀補救,不只是看沉悶理論的工具書,不是看泛泛而談的宏觀分析的書籍,而這些書籍對他自己助益不大。事實上,他自己投身金融投資之前,也是產業也是產品經理,並不熟悉金融投資和財務市場,王華建議多看中外投資人的小說和傳記,都能形象化地瞭解這些主流力量(專業投資人和機構投資者)的判斷取向、日常生活、交際圈子。

分析員報告不易造市

有時,當大行分析員發表報告之後不久,這機構卻推出大量的反方向交易盤,不少散戶都懷疑,大戶唱好唱淡的報告,都是為了舞弄股價,藉以暗渡陳倉低買高賣。王華以自己及身邊的分析員朋友為例表示,在大型的歐美投行,法務合規部門都有相當力量,研究部門亦有內部指引,在嚴謹的內部監控之下,分析員都較為獨立自主,不易與交易部門串謀造市。

王華透露,分析員發表報告時,不會只看到一兩個原因就妄下評論,還要追蹤公司基本面,剖析行業熱點題材。有時不是分析員存心影響股價,反而更常昃在緊逼時間下未能詳細研究,以致容易作出錯誤的投資建議。尤其在部份大型投資銀行,分析員調升或調降股票評級時,都要先經過直屬上司和所屬行業的研究主管,再通過投資委員會的審核,有時調整目標價的幅度過大,也需要經過多人審批。有時礙於審批流程而出現時差,以致報告待市況變化過後才能公佈,都會讓報告失去先機。

事實上,這些分析員投資報告的目標並非散戶,而是給予機構投資者參閱。越大規模的投資銀行,每當機構觀點(House View)的變動達到兩個層次(如買入轉賣出或賣出轉買入),都牽一髮動全身,不獨需要通知長線基金或對沖基金等機構性客戶,也要通知私人銀行部門的客戶,這些客戶經理也要按照分析員建議下達交易指令。因此,散戶不了解內情,就一口認定分析報告不準確或故事造市,有時對於分析員並不公道。

投行利潤來自配售

另外,不少散戶看到報價機的交易排盤,就以為投行單憑經紀佣金就可賺個盤滿鉢滿。但王華表示,無論是新股或舊股,投行都會在市前市後的試盤時間,速度才是最快速流暢。對於投資銀行,無論是併購(M&A)還是首次招股(IPO),都需要處理海量的文件,也要和律師會計師多次來回談判,最後更可能徒勞無助,反而配售(Placement)的手續簡單直接,往往一個下午就可以售出上市公司的數個巴仙的股份(配售佣金一般1-3%),而且毋須事後跟進,往往是投資銀行最「快靚正」的利潤來源。

如若投資銀行替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基金)掛牌落盤,則視乎兩點:(一)能否為這些基金客戶提供投資意見,(二)能否為之買下上市公司的重要資產。投資銀行的基金客戶,不乏有獨立思考的基金經理,即使認同投行分析員對某股票的判斷,亦未必按照分析報告而落盤,可能在其他股票回饋這間投資銀行,以示對分析員的嘉許。

以上所述的不同內容,包括對沖基金的成立和運作、對沖基金的生態和評核方式、怎樣理解「超額回報」、大戶的財技和散戶的求存方式,都將會在往後12集的「分析師指揮室」逐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