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也「想」成為月入三萬元的港人。
10/12/2012

先發一則免責聲明:
傻仔,想看潮文?你中伏鳥,小弟今次想認真少少胡鄒一些大學生理財分享,無膠比你接。算啦,就算你按爆F5也見不到毒文潮文,關閉視窗啦,哈哈哈哈!!

話說,近期網上熱傳兩篇關於月入三萬元打工仔的故事,故事頗令人唏噓,負能量爆燈。一篇是小姓奴的,Sad Ending,主人翁最後「呃呃呃呃」失心瘋了,應該和大殿下的「許許許許」同出一轍;另一篇是蔣薇,結局峰回路轉,美好得令人覺得很不真實。現在大學畢 業生入息約一萬二左右,距離三萬元尚有一段距離。若要致富,難道真要嘆句「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的?」。

盡信書不如無書

每逢走向書局,總會見到一些理財工具書,教人如何累積財富,向左走就見到窮爸爸系列,向右走就見到什麼巴菲特致富法則,名符其實是好向左走向右走琳瑯滿 目。在我眼中,「呢啲書呢啲故事雖然講唔出啲咩大道理,但睇落就非常之有親切感。」我對這些書的內容和iPhone對物理定律的理解一樣,「都係參考下姐」, 屁話蠻多,不必盡信。尤其是當你發現原來出版窮爸爸系列的公司破了產,很自然就覺得這些教人理財的道理多是順口開河,言之無物。儘管可信的不多,我覺得有 兩個道理幾值得分享,一是「不要低估自己」、二是「多投資於自己」。我覺得身邊大學生朋友的經歷頗值得參考。

大學生賺錢能力不容小覷

大學生年輕、有活力,多想法,這些都是我們的特質,不容忽視。我有一位師兄,三年讀書累積了四十多萬財富。他雜務很多,上孖莊,又兼顧讀書拍拖,忙碌程度 近乎人類極限。其實大學生補習、教琴、賣保險、做網上生意,多的是,要一點一滴去賺錢,然後再錢滾錢,也非難事。就算「頹」如小弟,現在好歹也有近萬元收入, 高峰事期當然還略高一點,儲第一桶金不難。我也很一位朋友的男朋友例子,更厲害,更有大志。未畢業,已有志打破Buddy訂soc tee的壟斷環境,憑自己上莊的網絡建立不同society客源接訂單,然後自己親身上大陸睇版驗貨,現已有幾十萬營業額。最近,還聽說好像跟校方接了一此特色紀念品訂單,發展潛力不低。這些都反映出大學生的優點,賺錢能力不弱。

投資自己,加強競爭力

其他行業不清楚,以金融為例,最直接增加競爭力的方法就是不斷考專業資格。什麼CFA、FRM、CAIA、CFP等等,多不勝數。這些專業資格都是自己CV一些eye-catching items,做比僱主睇的一個手段。現在這些專業資格也不停「通脹」,小弟現職的IT部門也有不少IT人有CFA,FRM和MBA degree,考少一個牌好像人有我無,吃了大虧,所以不少大學生為之瘋狂。我不反對考這些牌,事實上我但也計劃來年考一個牌玩玩,但最緊要明白這些資格 的預期回報和成本是否相稱。

不過話說回來,我覺得Programming是另一項比考牌更值得投資去學的技能,有興趣一起研究研究。下年小弟就畢業了,下年發生什麼事我不知,說不定世界末日真的來臨,大家一起歸西也有可能。如果大家死不開,容小弟借歌寄意,「不論風吹的時候,不再傍的時候,永遠向前,路一直都在」。但願大家月入不只三萬元,共勉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