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屋真的很聰明
24/12/2012

看著阿信屋由幾間鋪發展到現在120間鋪,真的覺得很Amazing,適逢聖誕節,差點想唱AmazingGrace贈贈慶。早幾日,新聞見到阿信屋毛利1.2%,更覺其營銷策略非常厲害,忍不住入認真mode寫文讚好。

假扮弱者,增知名度

眾所X知,阿信屋發跡是因為它賣一種比市面上平價的汽水,結果大超市百佳便向供應商施壓,停止向阿信屋供應汽水。阿信屋借勢向傳媒跪地發難賜酒博正評,當時社會很流行講地產霸權、引入反競爭法等,百佳便因此得到很多負評,而阿信屋就以受害者姿態博同情,增知名度,差點成為每月之星。當時我就心想,認真你就輸了。759也是堂堂一間上市公司,市值當然比不起誠哥,但也不能算少。說到被百佳壓逼可能是有,但難免言過其實,但這個順手拈來的宣傳令到阿信屋聲名大噪,開始侵佔零食物語、優之良品的市佔率。

以本傷人,聰明有道

阿信屋在近期被批以本傷人,趕絕小商戶。哈哈,又翻炒這招,只是今次主角不是百佳,而是它自己。根據經濟學的市場分析,割價戰以本傷人其實很難行得通。邏輯很簡單,當你不停減價去壓低市價,在短期內,邊際內公司(marginalfirms,可以理解做小商戶)會被逼走,但當你沾沾自喜地以為自己已壟斷市場去加價時,那些被你趕走的marginalfirms就會好像劉江華一樣,chok一個369樣再度復活,繼續營運下去,所以減價戰可謂損人不利己。在我印象中,這類減價戰較出名包括近期內地的電訊服務和家電市場,及香港的珍珠奶茶市場和很久之前的報業市場。內地市場我不懂,按下不表。看回香港的經驗,其實只有珍珠奶茶是比較成功,但它成功主因是消費者對珍珠奶茶的口味改變。報業更不用說,現在很難說有一份報業是壟斷了整個市場。所以,阿信屋要打贏其他對手,它的減價戰術一定要有所不同。

租金議價能力成關鍵

我想了想,租金是阿信屋逼走對手的武器。我很少逛領匯的商場,也沒有做很嚴謹的統計,但幾乎我逛過的領匯商場都有一間阿信屋,有一些置富商場也有。很明顯,阿信屋不走中上路線。我有一點懷疑阿信屋和領匯或其他屋村商場有協議,我沒有證據,只是猜想。正如你也沒有見到哈比人摑wronghole也沒證據證明wronghole無片,但從環境證供來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其實對領匯來說,阿信屋在很多旗下商場有租務,是大客,阿信屋有bargainingpower也很合理。而且,領匯商場不是甚麼超大超豪華的商場,不必租鋪位給太多同類的商店;要提供零食,一間阿信屋就夠了,也有保證。其他零食商戶?拜拜囉。領匯現在吞併商場能力驚人,發展潛力很高,所以領匯的強大間接做就了阿信屋的強大。反觀,零食物語和優之良品的分店並沒有阿信屋的特性,依賴某些大型地產商互利共生,所以它們享受不了阿信屋的租務好處。租金一直都是商店的敵人,能夠從這點著手,阿信屋,算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