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咭金融學 早幾日有個志同道合的毒男朋友send了一條link比我,個post是咁的: 西餅餅券係咪屬債券一種? 我當堂嚇一跳,然後就得啖笑。個post的題目很有趣,不過我忙,沒時間追post,但想借這個平台講多少少。因為未到婚嫁之年,所以不懂太多,又要馬上查一查餅咭的基本資料。原來不同餅店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類型餅咭,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以前的餅咭可以任何時間兌現,一張48元的餅咭可以換一打西餅。比起債券,這類餅咭較似超長時期(長至無限) 的場外美式期權(OTC American Call Option) 。你可以在任何時間行使餅咭換餅,如果餅價上升,這隻餅咭的認購期權性質會令持有人得益。同樣,這類合約是場外,因為沒有一個中央交易和結算場所,只是順粹和發行商(即餅店)對賭。換以之,餅咭持有人有對手風險,如果發行商(即餅店) 倒閉,餅咭會變成廢紙,就好像以前的超群一樣。原理上,若要把餅咭複雜化,可以玩到有槓桿,有時間值損耗等。按基本的期權定價模型,如Black Scholes Model或Binomial Tree等,原理上可以計算餅咭的合理估值(Fair Value)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是存倉成本。正常的資本市場,期權是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是用現金清算;但餅咭不同,是用餅,即實物來結算,所以要考慮餅的折舊、儲存費用。因此,定價模型所用的折現率也要加上存倉成本這一環。 現在,餅咭只是一張另類貨幣,因為$48元的餅咭只能換價值$48元的餅,而不是限定某數量的餅。這類合約是較簡單,沒有什麼衍生工具的特性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