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業務
集團主要從事各種發電設備的生產、銷售及電站工程服務業務,目前主要的業務有:大型火電、水電、核電及其輔機成套設備製造,電站項目交鑰匙工程,艦船動力裝置和電氣驅動裝置等主導產品開發、設計和製造。集團業務主要以中國為基地,其中約三分之二的營業收入來自中國。
最新業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全年業績,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較去年同期 0.1億元人民幣擴大至 41.4億元人民幣。 每股基本虧損 2.4274元人民幣。 不派末期股息。 期內,營業額下跌 10.1% 至 215.7億元人民幣,毛利率減少 15.3% 至 3.7%。 (公佈日期: 2022年03月25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訂貨 2021年,本公司訂貨情況略有上升,全年實現正式合同簽約額285.82億元,同比增長5.51%,其中煤電設備94.58億元,佔比33.09%,同比下降2.47%;水電設備31.76億元,佔比11.11%,同比增長92.23%;核電設備31.59億元,佔比11.05%,同比增長632.01%;氣電設備9.90億元,佔比3.46%,同比下降47.87%;電力工程41.11億元,佔比14.38%,同比下降21.35%;電站服務40.55億元,佔比14.19%,同比增長21.24%;其他產品36.33億元,佔比12.71%,同比下降24.91%。 水電產業方面:2021年水電市場形勢全面向好,本公司抓住機會,大力拓展市場,國內水電主機市場占有率連續三年第一,水電設備正式簽約額同比實現較高增長。 核電產業方面:本公司充分發揮核島主設備競爭優勢,取得中核集團CX項目和國電投集團廉江項目蒸汽發生器合同,核電設備正式合同簽約額大幅增長。 氣電產業方面:受新簽項目生效週期影響,本公司氣電設備正式合同簽約額有所下降。 國際市場方面:在境外重點市場區域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國際市場開發成果有所起色,2021年本公司海外正式合同簽約額58.7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28.19%。 其他產品方面:2021年本公司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高爐煤氣發電等中小機設備訂單大幅減少,重點工程、通用設備等訂單雖有一定程度增加,但仍不能彌補中小機設備訂單大幅下滑數量,其他產品訂貨額整體出現下降。 生產 為保障公司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降低運營風險,結合公司在手訂單情況、市場形勢、用戶需求及項目進度安排等考慮,本公司2021年水電產品排產大幅增長,其他產品保持相對穩定。年內,本公司發電設備產量為2,048萬千瓦,同比增長14.5%;其中水輪發電機組955萬千瓦,同比增長39.1%;汽輪發電機1,093萬千瓦,同比降低0.7%。電站汽輪機產量767萬千瓦,同比降低31.6%。電站鍋爐產量1,357萬千瓦,同比增長3.4%。 科研及創新 2021年科技總投入13.34億元,研發投入強度6.37%,完成科研課題344項,新產品開發254項。 全年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24項。《超(超)臨界電站鍋爐高溫腐蝕防治技術及應用》獲得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1000MW高效寬負荷率的超超臨界機組開發與應用》獲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型燃煤機組耦合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全燃新疆高堿煤高效超超臨界鍋爐研製及應用》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設計製造的全球首台100萬千瓦水電機組白鶴灘水電站機組率先投產發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完成專利授權536件,其中發明專利108件。 2021年,本公司水電、核電、氣電、火電和通用設備等傳統產品持續進步,新能源儲能、減污降碳、數字智能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陽江電站1號抽蓄機組首次併網成功,是目前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機組,也是綜合技術難度和技術水平最高的抽水蓄能機組;「暖核一號」在山東海陽投運;國內首台9H聯合循環機組軍糧城650MW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機組通過168小時試運行;世界首台單機容量最大的生物質熱電聯產機組慶安縣80MW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並網;世界首台50兆乏分佈式調相機通過168小時試運行;江蘇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範項目並網試驗成功;上海金山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和佳木斯樺南縣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完成設備調試;中標工信部《發電行業關鍵設備數字孿生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項目。
業務展望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當前,我國外部環境日趨複雜,全球各產業競爭格局加速重構,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大國經濟發展和競爭博弈愈加激烈,能源裝備製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產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就業機會、推動能源轉型等方面將起到更加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我國「雙碳」目標加快實施,能源結構將快速調整,預計2022年基建新增裝機規模將創歷年新高,根據《2021-2022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2022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6億千瓦,同比增長9%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總體達13億千瓦,有望首次達到總裝機規模的一半。水電4.1億千瓦、並網風電3.8億千瓦、並網太陽能發電4.0億千瓦、核電5,557萬千瓦、生物質發電4,500萬千瓦左右。煤電裝機容量11.4億千瓦左右。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十四五」承上下的重要一年,是本公司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本公司將堅持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圍繞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綠色低碳的驅動系統、清潔高效的工業系統「三個系統」,進一步優化戰略佈局,加快推動公司從純粹的製造企業向設備製造商、系統集成商和運維服務商「三商」轉型,實施穩基礎、見成效、上水平「三步走」戰略安排,加快推動公司走出困境並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全面開展扭虧行動,全力以赴開拓市場,全面開展提質增效,狠抓產品質量管理,抓好重大項目執行,集全公司之力打贏扭虧增盈攻堅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開展科技領先行動,持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全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不斷提高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和水平。堅持以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裝備製造企業為目標,大力開展趕超行動,持續深化對標工作,強化考核激勵約束,強化風險管控,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奮力推動企業改革走實走深,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突出抓好改革專項任務。本公司將以更大決心、更強擔當、更實舉措,全力實現生產經營企穩回升。
資料來源: 哈爾濱電氣 (01133) 全年業績公告 |
集團主席 |
曹志安 |
發行股本(股) |
676M |
票面值 |
人民幣 1 |
市價總值 (港元) |
1,507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