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業務
主要經營範圍包括:人民幣和外幣存款、貸款、清算和結算、資產託管、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保險業務以及經有關監管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及境外機構所在地有關監管機構所批准經營的業務。
最新業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全年業績,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 2,411.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 11.7%。 每股基本盈利 0.6497元人民幣。 派發股息每股 0.2068元人民幣。 期內,淨利息收入上升 6.0% 至 5,779.9億元人民幣,貸款減值及信貸風險準備增加 11.0億元人民幣 至 1,660.0億元人民幣。 資本充足比率為 17.1%。 (公佈日期: 2022年03月30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截至2021年末,本行資產總額29.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9%;各項貸款餘額17.2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2%;各項存款餘額21.9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5%。不良貸款率1.43%,比上年末下降0.14個百分點。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217億元,比上年增長9.5%;實現淨利潤2,4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8%。資本充足率17.13%,比上年末提升54個基點。 堅守主責主業,有效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增加融資供給,將更多的金融資源投向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力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適配性。堅守服務「三農」定位,加大縣域「三農」資源傾斜力度,強化糧食安全、鄉村產業、鄉村建設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金融支持,縣域貸款比上年末增加9,130億元,增速17.2%。服務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取得紮實成效,832個脫貧縣和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貸款增速均高於全行貸款平均增速。全面落實保市場主體政策要求,推動普惠貸款增量、擴面、降本,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比上年末增加3,693億元,增速連續三年超過30%;有貸戶19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5萬戶。圍繞服務國家製造強國戰略,加大製造業貸款投放,製造業貸款比上年末增加2,724億元,增速18.5%,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高技術製造業貸款增速分別為39%和26%。聚焦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完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服務覆蓋面不斷提升。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綠色金融戰略,綠色信貸餘額達1.98萬億元,增速超過30%。 秉承以客為尊,力提升客戶服務能力。持續推進「擴戶提質」,強化源頭獲客、批量獲客、場景獲客,客戶基礎進一步夯實。個人客戶總量繼續保持同業領先,私人銀行客戶比上年末增長20.2%;公司銀行客戶達860萬戶,比上年末增加61萬戶。順應新時代個人客戶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加快完善大財富管理體系,不斷豐富基金、保險、理財、家族信託等產品和服務供給,努力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深化本外幣一體化、集團一體化經營,健全對公客戶聯動營銷服務機制,金融市場、投行、託管、跨境等業務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國際化、綜合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堅持從改善客戶體驗出發,運用場景化思維,打造端到端的順暢數字旅程,網點交易無紙化、賬戶管理智能化等流程優化項目穩步推進,遠程面談、遠程「雲專家」服務範圍不斷拓展。 深化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效能。以提升數字經營能力為目標,從渠道建設、大數據應用、業務基礎、IT基礎四個方面,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截至2021年末,線上貸款「農銀e貸」比上年末增長63%,達2.14萬億元,掌銀月活躍客戶突破1.5億戶,智慧政務實現與省級政務平台合作的全覆蓋,通過零售數字化營銷平台銷售的金融產品近4萬億元。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立足各地資源賦和基礎條件,對分支機構實施分類管理,通過因地制宜配置資源和差異化考核激勵,推進差異化發展。順應城鄉區域發展格局變化,調整優化網點佈局,下沉服務重心,加大對城市新區、城鄉結合部、重點鄉鎮等潛力區域的佈局力度,提高網點產出效能。圍繞資本節約和價值創造,加強資本精細化管理,大力壓降高資本消耗業務,多渠道清理低效無效資本佔用,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比上年末提升40個基點。有序推進智慧運營體系建設,深化RPA技術應用,在提高運營智能化、集約化水平的同時,切實減輕基層行負擔。 強化底線思維,牢牢守住風險與合規底線。面對複雜嚴峻的風險形勢,持續加強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以提升數據真實性、模型準確性、系統有效性為重點,積極推進數字化風控體系建設。完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做實信貸主責任人制度,強化大額集團客戶、房地產行業等重點領域風險管控,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資產質量保持總體穩定。加強市場形勢跟蹤研判,推進市場風險集團一體化管控,實施市場類業務資產穿透管理,確保市場風險「看得清、管得住」。全面深化合規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內控合規管理建設年」「制度合規建設年」活動,強化反洗錢及制裁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有效性進一步提升。持續優化IT技術架構,加強災備體系建設,升級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防禦體系,常態化開展應急災備和網絡攻防實戰演練,業務連續性保障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顯著增強。
業務展望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8.1%,兩年平均增速為5.1%。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穩步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保持恢復態勢,全年增速為4.9%,其中製造業投資回升較快,全年增長13.5%。得益於我國完整產業鏈優勢及外需回升推動,出口保持較高增速水平,按人民幣計全年增速高達21.2%。全球供需錯配導致工業品價格大幅抬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8.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維持低位,同比上漲0.9%。全年廣義貨幣(M2)增速9%,社會融資規模增量31.35萬億元,比上年少增3.44萬億元。 2021年,中國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注重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財政支出增速有所放緩,嚴控地方政府隱性負債。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結構性政策推動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雙碳」目標下產業綠色轉型加快。金融改革不斷推進,跨境人民幣政策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債券通「南向通」落地,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步伐加快。 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超大經濟體優勢和韌性仍然明顯,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徵將更為鮮明,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綠色轉型投資、景氣度較高的製造業投資和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將擴大有效投資需求;出口面臨一定不確定性但預計仍有韌性;消費模式轉型加快,共同富裕政策有利於改善收入分配結構,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整體供需錯配程度有望緩解,PPI增速預計將有所回落,CPI受上游商品價格傳導或有所回升。 2022年,經濟政策整體將「穩」字當頭,穩增長重要性有所提升。財政政策延續積極基調,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前置安排加快支出進度,通過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等經濟主體的支持力度。貨幣政策更加強調靈活適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產業政策將更加注重「雙碳」目標下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宏觀環境和政策變化既給銀行業帶來較多機遇,也對銀行業轉型發展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綠色轉型升級、先進製造業、穩增長相關基建投資等重點領域發展將為銀行業帶來客戶拓展和信貸結構優化機遇;疫情催生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湧現將為銀行數字化轉型帶來更廣闊空間。另一方面,經濟慣性回落和週期轉換對資產質量帶來新的挑戰,企業融資模式轉變對創新服務方式提出更高要求,貸款增速快於存款增速加大了資產負債匹配和流動性管理的難度。 2022年,本行將把握機遇和挑戰,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風險防範。一是繼續推進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強化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金融支持,加大糧食安全、鄉村產業、鄉村建設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加快數字鄉村工程建設,當好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二是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圍繞「穩增長」重大項目、製造業、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積極做好金融支持,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銀行作用。三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轉型,加快數字化轉型應用落地、業務流程改造和網點勞動組合優化,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四是全面加強風險管理,壓實風險管理責任,抓好重點領域風險的前瞻防控和精準處置,持續推進容災能力和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資料來源: 農業銀行 (01288) 全年業績公告 |
集團主席 |
谷澍 |
發行股本(股) |
30,739M |
票面值 |
人民幣 1 |
市價總值 (港元) |
92,524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