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00 中國交通建設 [H股] - 公司概括
主要業務

集團為中國領先的交通基建集團,主要從事基建建設、基建設計、疏浚業務。

最新業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全年業績,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 18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 11.4%。 每股基本盈利 1.0405元人民幣。 派發股息每股 0.20371元人民幣。 期內,營業額上升 9.3% 至 6,826.0億元人民幣,毛利率減少 0.4% 至 12.4%。 (公佈日期: 2022年03月30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1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1.國內市場

上半年,全國上下持續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成果,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主要指標處於合理區間,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2.4%。其中,水上運輸業投資同比增長28.0%,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同比增長16.9%,水利管理業投資同比增長10.7%,道路運輸業投資同比增長6.5%,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同比增長6.2%,鐵路運輸業投資同比增長0.4%。

上半年,為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延長減稅降費期限,但一季度政府專項債發行和財政支出進度偏慢,基建投資增速慢於預期。5月以來專項債發行逐步進入正軌,伴隨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以及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的要求,下半年財政重心將轉向穩增長,基建投資有望繼續反彈。

上半年,公司心懷「國之大者」,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助力發揮好基礎設施建設在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等方面的先行引領和支保障作用。北京冬奧會場館圓滿竣工,浙江最大海上風電場群––岱山4號海上風電安裝項目正式併網運行,完全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國內首台超大直徑掘進同步拼裝盾構機「興業號」順利下線,一批重大工程、大型裝備密集投產運營,有力展現了中交力量,極大振奮了人心士氣。

2.海外市場

上半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百年未遇之疫情加,國際政經格局加速調整,全球經濟系統性風險升高。中美進入全方位戰略博弈新階段,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重構,海外拓展、合規經營、供應鏈穩定等方面壓力持續增加。然而,眾多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依然存在剛性需求,紛紛出台基礎設施領域的刺激計劃,依靠基礎設施刺激和拉動經濟依然是現階段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政策之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基礎設施領域的「硬聯通」和規則標準的「軟聯通」,成為新形勢下各國的共同努力方向。

上半年,公司攻堅克難,「帶疫復工」,堅持以「一體兩翼」為核心、「四位一體」為基礎,堅持誠信經營,恪守商業信用,努力提供優質、安全、健康的產品和服務。一方面,毫不放鬆抓好境外項目和境外員工的常態化疫情防控,穩住海外經營基本盤,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填海工程、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克羅地亞佩列沙茨跨海大橋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在公司統籌下有序穩步實施。

另一方面,積極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把中國優勢與所在國需求深度融合,落地菲律賓蘇比克至克拉克鐵路項目,為實現當地經濟核心區域港口–鐵路–航空多式聯運奠定基礎;簽約塞爾維亞污水處理項目,助力「塞爾維亞2025願景」的落實,提升塞爾維亞現代化水平。

3.分業務情況

(1)基建建設業務

基建建設業務範圍主要包括在國內及全球興建港口、道路與橋樑、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建築及環保等相關項目的投資、設計、建設、運營與管理。按照項目類型劃分,具體包括港口建設、道路與橋樑、鐵路建設、城市建設、境外工程等。

上半年,本集團基建建設業務新簽合同額為6,012.52億元,同比增長25.8%。其中,來自於境外地區的新簽合同額為903.54億元(約折合130.94億美元);來自於基礎設施等投資類項目確認的合同額為1,375.24億元,本集團預計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額為1,120.66億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持有在執行未完成合同金額為26,607.37億元。

按照項目類型及地域劃分,港口建設、道路與橋樑、鐵路建設、城市建設、境外工程的新簽合同額分別為322.01億元、1,518.88億元、112.27億元、3,155.82億元、903.54億元,分別佔基建建設業務新簽合同額的5%、25%、2%、53%、15%。

港口建設

本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港口建設企業,承建了建國以來絕大多數沿海大中型港口碼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與本集團形成實質競爭的對手相對有限。

上半年,本集團於中國境內港口建設新簽合同額為322.01億元,同比增長46.2%,佔基建建設業務的5%。

上半年,按照交通運輸部公佈的數據顯示,沿海與內河建設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約為702.97億元,同比增長23.7%。投資熱點集中在沿海集裝箱幹線港、重要能源原材料接卸基地、自動化碼頭升級改造以及內河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圍繞「江河湖海優先」戰略,公司發力港口升級改造、內河高等級航道,對接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大樞紐和物流網絡建設,跟進國家推動內河高等級航道擴能升級建設,成功簽約廣西省欽州港大欖坪區南作業區集裝箱泊位工程、山東省東營港北防波堤油品化工泊位工程、海南省海口新海滾裝碼頭客運綜合樞紐站工程等項目,進一步強化了公司在傳統水工領域的專業優勢。

道路與橋樑建設

本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道路及橋樑建設企業之一,在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以及跨江、跨海橋樑建設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與本集團形成競爭的主要是一些大型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基建建設企業。

上半年,本集團於中國境內道路與橋樑建設新簽合同額為1,518.88億元,同比增長29.3%,佔基建建設業務的25%。其中,來自於基礎設施等投資類項目確認的合同額為393.30億元。

上半年,按照交通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公路建設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約為11,548.92億元,同比增長13.8%。目前,我國區域高速路網發展需求不平衡現象依舊存在,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長三角、華中、西南、西北以及京津冀等重點區域。《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出台以來,各省紛紛以加快交通強國為力點,推出加強省級通道、完善幹線路網、建設智慧公路、培育公路新業態等規劃,推動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

上半年,公司主攻現匯項目,拓展新興業務,強調回歸主責主業,不斷鞏固在重點業務、重點區域的優勢地位,全力守住公司在路橋行業的領頭雁地位。緊抓「十四五」中部和西南、西北地區公路增量,重點跟進國家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強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區、沿江沿海沿邊戰略骨幹通道建設,收穫張掖至汶川國家高速公路青甘界段、重慶城口(陝渝界)至開州高速公路二期、常泰長江大橋(跨江段)主體工程等多個大型項目。同時,做強投資,發揮公司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投資建設重慶市渝武擴能、銅梁至安岳、渝瀘擴能高速公路BOT項目、廣西全州–容縣公路(平樂至昭平段)BOT項目等,促進公司業務向高附加值環節升級。

鐵路建設

本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鐵路建設企業之一,憑藉自身出色的建設水平和優異的管理能力,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鐵路建設的主力軍,但與中國境內兩家傳統鐵路基建企業在中國區域的市場份額方面還有較大差距。然而在境外市場方面,公司成功進入非洲、東南亞等鐵路建設市場,建成運營及在建多個重大鐵路項目,市場影響力舉足輕重。

上半年,本集團於中國境內鐵路建設新簽合同額為112.27億元,同比增長864.5%,佔基建建設業務的2%。其中,來自於基礎設施等投資類項目確認的合同額為3.89億元。

上半年,公司緊跟國家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集中優勢資源,鎖定重大項目,成功中標新建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兩區段站前工程,實現公司參與川藏鐵路建設的既定目標。

鐵路「十四五」將圍繞完善「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建設,大力推進城際鐵路,加快發展市域鐵路,完善路網佈局,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未來,公司將加強總部層面的統籌協調,加快形成統分結合、上下貫通、協同支的市場開發體系,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密切跟進濟棗鐵路、西茶鐵路、川藏鐵路等重點區域重點項目,打出「中交鐵道」品牌名氣。

城市建設

本集團廣泛參與城市軌道交通、建築、城市綜合管網等城市建設,具有較強的市場影響力。同時,公司加快生態環保、城市水環境治理等新興產業佈局,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

上半年,本集團於中國境內城市建設等項目新簽合同額為3,155.82億元,同比增長41.9%,佔基建建設業務的53%。其中,來自於基礎設施等投資類項目確認的合同額為978.05億元。

按照項目類型劃分,房屋建築、城市綜合開發、市政路橋、環境治理、城市軌道交通及其他分別佔城市建設新簽合同額的32%、27%、19%、5%、4%和13%。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建議、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各地因地制宜構建城市更新政策體系,政府財政持續加大對城市公用事業的投資比重,舊城改造、市政管網、城市軌交、綠色建築、生態治理等城市建設業務市場容量持續增加,為行業帶來更多增長點。

上半年,公司積極推進「大城市」發展戰略,深度融入城市更新行動,聚焦打造文化城市、宜居城市、韌性城市、綠色城市、智能城市,為提升城市品質、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主動策劃引領,從經營項目向經營城市轉變,由競爭項目向創造項目躍升,簽約南京浦口開發區智慧新城市綜合開發項目、浙江省金華市中央創新區(南區)綜合開發項目等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重大項目,跑出大城市、大體量項目的「加速度」。牢牢把握軌道交通「五網融合」和區域大發展契機,陸續在天津、深圳、大連、福州等多個重要區域實現項目滾動落地;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中標重慶地鐵18號線北延線工程,久久為功突破重慶市場。系統籌劃和思考參與路徑和模式,以優質的項目策劃方案,先進的治理方式和完備的產業鏈體系,精準發力搶灘奪點,在京津冀、海南、成渝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等公司重要區域斬獲數個優質水環境項目,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中交特色環境治理模式,公司競爭力和影響力大大提升。

境外工程

本集團基建建設業務境外工程範圍包括道路與橋樑、港口、鐵路、機場、地鐵、建築等各類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上半年,本集團基建建設業務中境外工程新簽合同額903.54億元(約折合130.94億美元),同比下降21.5%,佔基建建設業務的15%。其中,新簽合同額在3億美元以上項目8個,總合同額71.63億美元,佔本集團全部境外新簽合同額的54%。境外工程的下降,一方面由於眾多發展中國家經濟恢復不容樂觀,政府收入減少,債務危機頻現,政府間框架項目規模下降明顯。另一方面,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及新冠疫情海外快速蔓延背景下,境內基建市場表現活躍,公司將優質資源更多投放在國內市場。

按照項目類型劃分,港口、道路與橋樑、鐵路、環保、城市建設等項目分別佔境外工程新簽合同額的7%、30%、1%、28%、34%。

按照項目地域劃分,東歐及東南歐、非洲、東南亞、大洋洲、港澳台及其他分別佔境外工程新簽合同額的29%、27%、16%、12%、16%。

上半年,公司深度參與「博鰲亞洲論壇」、「中歐企業聯盟成立大會」等高端經濟與行業國際交流活動,全方位展示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綜合優勢。順利完成葡萄牙莫塔公司參股的股權交割,充分溝通、相互尊重、合理佈局,積極推進投後治理工作,研討修訂商業計劃及戰略執行,力爭盡快發揮協同效應。

上半年,公司聚焦海外風險防範,深化重要國別法律風險研究,密切關注項目轉移和擴散的新動向。對照高、中風險項目清單,逐一排查境外項目風險隱患,分級分類實施清單管理,「一項目一策」制定風險處置舉措。繼續強化海外合規體系建設,加大境外財務資金管控,加強涉外法治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全方位構建海外風險防範工作體系。

(2)基建設計業務

基建設計業務範圍主要包括諮詢及規劃服務、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工程顧問、工程測量及技術性研究、項目管理、項目監理、工程總承包以及行業標準規範編製等。

本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港口設計企業,同時也是世界領先的公路、橋樑及隧道設計企業,在相關業務領域具有顯著的競爭優勢。與本集團相比,其他市場參與主體競爭力相對較弱。但是,中低端市場領域正在湧入更多參與者,市場競爭呈加劇態勢。

在鐵路基建設計業務方面,本集團在「十一五」期間進入該市場領域,目前主要業務分佈於海外鐵路項目以及國內軌道交通項目。

上半年,本集團基建設計業務新簽合同額為258.86億元,同比增長62.9%。其中,來自於境外地區的新簽合同額為6.04億元(約折合0.88億美元),佔基建設計業務的2%;來自於基礎設施等投資類項目確認的合同額為16.36億元,本集團預計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額為12.06億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持有在執行未完成合同金額為1,398.82億元。

按照項目類型劃分,勘察設計類、工程監理類、EPC總承包、其他項目(含PPP類項目)的新簽合同額分別是66.98億元、4.20億元、166.24億元、21.44億元,分別佔基建設計業務新簽合同額的26%、2%、64%、8%。上年同期,上述項目的新簽合同額分別佔比為32%、2%、51%、15%。

上半年,公司高度關注公路改擴建項目,充分發揮公司公路設計絕對領先優勢,掌握高技術標準要求,獲得了京港澳高速公路廣州至深圳段改擴建、瀋海高速公路深圳機場至荷坳段改擴建等工程的勘察設計標段。同時,以設計諮詢為牽引,發揮規劃設計引領前端優勢,通過全過程諮詢和高質量服務的規劃諮詢設計和工程一體化模式,助推舟山市金塘特色材料基地陸域形成及基礎設施提升改造EPC項目、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山體生態修復及城區綠化提升改造PPP項目、海南乙烯及煉油改擴建工程項目配套碼頭工程EPC項目等多個國家重點投資和公司重點攻關項目落地,市場開拓成績顯著。

(3)疏浚業務

疏浚業務範圍主要包括基建疏浚、維護疏浚、環保疏浚、吹填工程、流域治理以及與疏浚和吹填造地相關的支持性項目等。

本集團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疏浚企業(以耙吸挖泥船的總艙容及絞吸船的總裝機功率計算),在中國沿海疏浚市場有絕對影響力。

上半年,本集團疏浚業務新簽合同額為528.28億元,同比增長52.1%。其中,來自於境外地區的新簽合同額為5.24億元(約折合0.76億美元);來自於基礎設施等投資類項目確認的合同額為15.73億元,本集團預計可以承接的建安合同金額75.33億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持有在執行未完成合同金額為1,770.75億元。

上半年,按照購船計劃,沒有專業大型船舶加入本集團疏浚船隊。截至2021年6月30日,本集團擁有的疏浚產能按照標準工況條件下約7.84億立方米。

上半年,隨國家「四橫四縱兩網」總體佈局逐漸鋪開,綠色發展理念深化實踐,沿海港口智慧升級、內河高等級航道整治、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治理迎來新的增長點;吹填業務受圍填海管控及海洋環保政策的制約,相對比較低迷。

面對機遇與挑戰,一方面,公司深耕傳統業務,以項目拓市場,聚焦「兩帶四區」等重點區域的國家水網和內河建設業務,中標廣東省中山市未達標水體流域綜合整治工程、江蘇省南通港三夾沙南航道工程、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等數個大項目,守好主業主陣地。以水為脈,向城市進軍,深入貫徹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理念,簽約湖北洪湖市施墩河湖中心河片區綜合治理、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唐河支流九龍河綜合治理項目等多個重點項目,實現了「生態環境導向」的流域治理業務拓展。

(4)其他業務

上半年,本集團其他業務新簽合同額為51.65億元,同比增長16.9%。截至2021年6月30日,持有在執行未完成合同金額為87.69億元。

業務展望 - 截至2021年06月30日六個月止

上半年,本集團新簽合同額為6,851.31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58%,符合預期。營業收入為3,392.18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49%,符合預期。

下半年,立足國內,公司將積極踐行交通強國、海洋強國、美麗中國等國家戰略,緊扣構建新發展格局目標,進一步參與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建設、傳統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建設智慧公路、現代化養護、智能化碼頭、數字航道,打造智慧引領、低碳暢行,連通陸島、海陸空一體,通達全球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助力交通運輸成為我國現代產業體系協調發展的堅實支、境內外經濟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紐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保障基石。放眼境外,公司將全面升級海外發展體系,加快海外改革調整,持續推進「一帶一路」重大基礎設施拓展,以港口建設、疏浚吹填為突破口,力拓展流域湖泊治理、海洋生態維護、水利網絡等領域業務;加強城市業務佈局,重點跟蹤中國政府對外經濟援助類房建項目;強化境內外協同,在科學評估收益、謹慎研判風險的基礎上,有序開展境外投資。

資料來源: 中國交通建設 (01800) 中期業績公告
集團主席 王彤宙 發行股本(股) 4,418M
票面值 人民幣 1 市價總值 (港元) 18,292M

相關上市公司
股票編號 公司名稱 股票編號 公司名稱
03900 綠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