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俠〉 這首歌,大概有一點經歷的人,會有點點共鳴。
歌曲的Demo在2年前已寫起,當時的名字叫做〈Before〉。說起從前,或者要與現在作對比,我很想寫有關從前與現在之間的分別。相信一講起我… Alan Po這個人,大家定會想到我從Mr.到現在作為Solo Artiste,已有4、5年了,當中經歷過高低起跌,在〈飛鳥俠〉裡就會聽得到我的心聲。
為何會叫〈飛鳥俠〉呢?當初我還未想到要找誰來填詞,然後有次梁栢堅跟我聊起來,突然談到我這首Demo,說到我想寫一首給有經歷過變化的人聽的歌,梁栢堅便想到《飛鳥俠》(Birdman)這部電影。電影裡談到飛鳥俠執著於自己對話劇的創作和藝術的取向,雖然沒有人懂得欣賞,甚至連女兒也覺得他Out Trend,但他一直堅持做好自己,最終都有人對他另眼相看。
栢堅說,Birdman的經歷有點像我,所以我們便以《飛鳥俠》的故事作為比喻,談到我的故事,也談到經歷了大變化的香港。一般7、80後如我,對於香港的轉變應該有著很大的感受,但大家選擇了留低,總得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繼續行下去,不過一直只在掙扎中抱怨中向前行是很吃力的,所以我特別向栢堅要求,歌詞的最後部份,必須be positive: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要做好自己堅信的事情。我想,有經歷的人,會明白我這個想法。另外,歌詞裡面特別有幾句:「從前鼓掌 從前金獎 歷遍風霜 就算封箱」,是我堅持要用上「從前」二字,因為這就跟我的Demo〈Before〉本身的創作意念可以有如出一轍的想法。
這次的〈飛鳥俠〉,Demo的本身是一首Ballad作品,但首次合作、負責編曲的Ariel按著我的想法,變成現在集合了弦樂與Band Sound的Rock Ballad作品,好讓音樂引領大家投入飛鳥俠的故事。在Mr.的日子,我都唱過不少自己創作的Rock Ballad作品,我都會唱得用力少少,但監製舒文卻覺得,今次在〈飛鳥俠〉中,已不需要很刻意用力去唱,因為我的角色已轉變,所以我走進錄音室時,以淡然但不乏力量的唱法去演繹,而試過幾次之後,舒文也覺得我第一Take唱得最自然,所以現在聽到的版本,很多地方都是以第一Take作基本。之後我在錄音室也拿起了結他,一Take過拍下了自彈自唱的Acoustic Version,想不到不論是Studio Version還是Acoustic Version的MV,也如電影《飛鳥俠》中的畫面般一氣呵成,感覺實在很玄妙,希望大家會喜歡好Alan Po心聲、經歷的〈飛鳥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