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20 華潤醫藥 - 公司概括
主要業務

主要從事各 類醫藥及其他保產健品之研發製造、分銷及零售。

最新業績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個月全年業績,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 37.7億港元,同比增幅 14.3%。 每股基本盈利 0.5999港元。 派發股息每股 0.15港元。 期內,營業額上升 18.2% 至 2,368.1億港元,毛利率減少 1.2% 至 14.9%。 (公佈日期: 2022年03月29日)

業務回顧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二零二一年,本集團立足中國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和變革機遇,以研發創新和併購整合為引擎,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新興領域佈局,以數字化為助力,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與協同整合,推動產業升級,全面提升與優化發展質量、業務結構、領域佈局以及區域佈局,持續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報告期間內,本集團總收益達港幣236,806.2百萬元,主要受疫情緩解影響,業績實現恢復性增長,較二零二零年總收益港幣200,423.0百萬元增長18.2%。二零二一年製藥、醫藥分銷、藥品零售三個主要業務分部的收益佔比分別為14.9%、81.9%以及3.2%。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實現毛利港幣35,380.3百萬元,較二零二零的毛利港幣32,293.9百萬元增長9.6%;整體毛利率為14.9%,與二零二零年毛利率16.1%相比下降1.2個百分點。主要因為報告期間內分銷業務的平均毛利率有所下降。

二零二一年本集團實現淨利潤港幣6,647.4百萬元,較二零二零年的淨利潤港幣5,323.6百萬元增長24.9%。如剔除二零二零年防疫物資出口業務影響,報告期內本集團淨利潤同比實現增長54.7%。

二零二一年本集團實現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港幣3,768.9百萬元,較二零二零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港幣3,297.1百萬元增長14.3%。二零二一年每股基本盈利為港幣0.60元(二零二零年為港幣0.52元)。董事會建議派付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年度之末期股息每股港幣0.15元。

1.製藥業務

本集團製藥業務積極整合行業優質資源,加快空白領域佈局,加強研發創新與國際合作,不斷豐富和優化產品組合,並推進工業製造轉型升級,以數字化賦能業務發展,積極拓展終端,進一步鞏固、提升品牌影響力以及在核心治療領域的市場地位。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製藥業務實現分部收益港幣38,614.4百萬元,較二零二零年增長19.9%。主要因為受疫情緩解影響及外延併購帶動,CHC板塊(主要包含非處方藥及保健品)、處方藥板塊及生物藥板塊收入增長顯著。

本集團擁有全面的醫藥產品組合和治療領域覆蓋,我們的產品包括化學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生物藥、中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和營養保健品,全面涵蓋具有良好增長潛力的各個主要治療和疾病領域,包括:心腦血管、消化道、內分泌、呼吸科、骨科、醫學營養、腸胃科、兒科、泌尿及生殖系統、皮膚科,以及血液製品、治療性輸液、抗腫瘤、感冒止咳、抗感染等。二零二一年共生產615種產品,其中335種產品進入了國家醫保目錄,145個產品在基藥目錄內。本集團旗下的各製藥公司具有專業化銷售推廣團隊,與超過十餘萬家醫療機構長期地保持著密切而深入的業務合作關係。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製藥業務毛利率為57.6%,較上年同期毛利率水準下降2.9個百分點,主要由於帶量採購及產品結構變化等因素共同影響,導致本集團處方藥業務毛利率水準同比下降。

按產品類別劃分,報告期間內,本集團製藥業務處方藥品錄得收益港幣19,364.9百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11.9%,主要因為受疫情緩解影響,醫療終端收入實現恢復性增長,特別是抗腫瘤、降糖業務收入增幅顯著;本集團的CHC業務錄得收益港幣16,733.3百萬元,較上年同期上漲31.5%,其中阿膠系列產品、兒科、感冒以及皮膚業務的收入同比大幅上升;生物藥業務實現收益港幣438.7百萬元,較上年同期上升176.7%,主要受益於本集團於2021年完成博雅生物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博雅生物」)(現稱華潤博雅生物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晉城海斯製藥有限公司(「海斯製藥」)的併購。二零二一年化藥、中藥、生物藥及其他產品貢獻的製藥業務銷售收益佔比分別為41.6%、49.4%、1.1%以及7.9%。

積極開展外延併購拓展新業務,填補空白領域

本集團具有強大的併購整合能力以及豐富的經驗,並借助先進管理理念和經營能力對收購實體進行資源整合。報告期間內,本集團加速外延發展,積極填補空白領域,佈局高成長賽道,孵化新的產業機會,不斷優化業務結構與產品結構,提升本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二零二一年二月,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雙鶴」)公告以增資方式收購浙江湃生物有限公司33.33%股權,其主要產品多藥物生物活性高、療效好、毒性低。此次收購有利於華潤雙鶴佈局生物醫藥領域,加快實現轉型升級。

二零二一年七月,博雅生物69,331,978股非限售流通股股份完成轉讓予華潤醫藥控股有限公司(「華潤醫藥控股」),對華潤醫藥控股的表決權委託亦已生效。二零二一年十一月,華潤醫藥控股完成收購博雅生物向其發行的78,308,575股股份。交易完成後,本集團共持有博雅生物147,640,553股股份,佔博雅生物總股本約28.86%,並持有博雅生物40.01%的表決權,本集團已成為博雅生物的控股股東。此次成功收購,是本集團進入血液製品領域的重要一步,體現出本集團對博雅生物血液製品平台價值的認可,以及對血液製品市場前景的看好。血液製品行業增速快,供給端具有資源品屬性,需求端具備剛需屬性,競爭格局穩定,其高壁壘、應用廣鑄就了該行業的護城河,是助力本集團保持行業領先優勢的高潛力板塊。在當前企業存量競爭、新設漿站審批嚴格、部分省份漿站趨於飽和的競爭格局中,漿站資源成為血液製品行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優勢。本集團將憑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提高博雅生物增設漿站的競爭實力,並將血液製品相關業務打造成為未來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以創造出更大的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目前,本集團積極推進博雅生物的投後管理工作,在管理團隊任免、華潤管理體系導入、法人治理等方面迅速開展管理對接融合工作,順利實現平穩過渡。博雅生物於二零二一年十二月收到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發的《設置單採血漿站批准書》,可在陽城縣設置單採血漿站。

二零二一年七月,本集團公告購買永泰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永泰生物」)共計10%已發行股本51,458,400股。交易完成後,華潤醫藥成為永泰生物的主要股東之一。細胞免疫治療是腫瘤治療未來重要發展方向,擁有廣闊市場前景,通過投資永泰生物,本集團完成對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的戰略佈局。通過該收購事項,本集團將與永泰生物深度合作,雙方已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通過銷售代理合作和產品配送合作,共同開發中國細胞免疫治療市場,共同推進行業標準建立,深度推進雙方業務協同發展。

二零二一年九月,江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中藥業」)公告已通過公開摘牌以及增資方式取得海斯製藥51%的股權。海斯製藥主要從事化學藥的研製,公司核心產品有「貝飛達」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腸溶膠囊、雷貝拉唑腸溶片等,「貝飛達」為國家基藥目錄和國家醫保目錄產品,主治因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急慢性腹瀉和便秘等症狀。江中藥業多年來致力於國人胃腸健康,聚焦胃腸日常用藥領域。此次收購完成後,江中藥業將充分發揮在OTC領域、智能製造、研發創新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助力海斯製藥拓展OTC渠道資源,實現協同發展。

華潤醫藥產業基金作為本集團多元化的投資方式之一,圍繞本集團戰略發展方向,聚焦補鏈、強鏈業務,孵化新產業機會,重點佈局創新藥、細胞治療、IVD、疫苗等方面,並在研發、製藥、分銷等方面與本集團實現了業務協同。

加快新品上市和產品升級,鞏固自我診療業務市場龍頭地位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堅持創新發展戰略,通過自主研發和外部合作,加快新品上市和產品升級,持續豐富和優化產品線。同時,在自我診療領域穩健發展,不斷鞏固核心品類領先優勢,持續提升品牌傳播效率和影響力,行業龍頭地位和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

報告期間內,華潤雙鶴多個藥品收到國家藥監局頒發的《藥品註冊證書》,包括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C8~24)、利奈唑胺片(用於治療肺炎、皮膚和皮膚軟組織感染等)、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用於治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及冠心病)、枸櫞酸西地那非片(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等。這些藥品獲得《藥品註冊證書》,將進一步豐富本集團的化藥產品線,有助於提升本集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零二一年六月,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華潤三九」)子公司深圳華潤九創醫藥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關於示蹤用鹽酸米托注射液的《藥品註冊證書》,該藥品屬於二類新藥,入選國家「十三五」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為國內首個正式批准用於甲狀腺手術區域引流淋巴結的示蹤的產品,經臨床驗證該藥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淋巴示蹤效果。報告期間內,結合消費者健康管理需求,華潤三九發佈999蒲地藍消炎片、999皮炎平二硫化硒洗劑、999雄起他達拉非片等產品。該系列產品的發佈,有助於優化本集團業務佈局,持續豐富產品線。同時,華潤三九基於不同消費者群體,探索多樣化品牌矩陣,探索構建了多個新品牌,並針對目標客戶進行品牌推廣。

二零二一年三月,華潤三九與日本咽喉類產品領軍品牌龍角散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根據協定,華潤三九將負責日本龍角散免水潤顆粒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市場推廣及線上線下渠道銷售,在新零售高速發展以及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華潤三九與龍角散把握行業機遇,攜手開拓中國咽喉健康市場,共同守護中國消費者的咽喉健康,合作產品現已正式登陸中國市場。

在大健康領域,華潤江中製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潤江中集團」)持續構築胃腸品類護城河,延伸進入中藥優勢的咽喉咳喘及補益品類矩陣,以全新的包裝、更精准的定位、更有效的推廣,圍繞旗下上市35載的經典產品江中草珊瑚含片,重新喚醒品牌認知;並對補益類產品多維元素片,進行了品牌、終端全方位煥新升級。報告期間內,華潤江中對外發佈「以食為藥」的全新品牌策略,以極致創新的理念,打造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大健康產業,並推出多款新品,如源於乾隆經典古方經升級優化後改善兒童飲食的益童八珍糕,以及檸檬薄荷酵素等滋補養顏產品。

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東阿阿膠」)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開創顧客聯動市場運營機制,鞏固核心產品市場領導地位的同時,不斷釋放品牌生產力,圍繞市場與顧客需求孵化拓展新品。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方便時尚的中式滋補品逐漸受到青睞。報告期內,東阿阿膠推出採用「即溶閃釋創新技術」的便攜養顏零食品牌-花簡齡,帶動阿膠粉品類整體提升;推出每粒添加100MG魚膠原蛋白的補血養顏產品「阿膠紅棗汁軟糖」、添加長白山紅參的補元氣零食「阿膠棗凍」,推出果味養生茶類-水果與烏龍茶科學配比的「蜜桃金萱烏龍調味茶」及添加小分子燕窩的「燕窩繽紛莓果茶」,將養生、好口感、高顏值多重元素集為一體,滿足年輕消費群體消費需求。

報告期間內,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華潤紫竹」)亦有多個新品上市:鹽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在國內首家仿製獲批;全國獨家劑型產品鹽酸利多卡因凝膠(局部麻醉用藥)在停產九年情況下,為回應市場需求通過技改創新變更研究獲批實現恢復上市;自主研發的地諾孕素片獲得國家藥監局簽發的藥品註冊批件,地諾孕素為全球首個專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而研發的孕激素。

本集團作為中國自我診療業務的行業龍頭,業務覆蓋感冒、胃腸、皮膚、兒科、骨科等八大品類,旗下品牌和產品深受市場認可。二零二一年中國非處方藥及保健品銷售額排名前20的名單中,本集團共有五個產品進入:東阿阿膠阿膠塊、鋅鈣特、999感冒靈顆粒、江中健胃消食片、以及東阿阿膠複方阿膠漿,其中東阿阿膠阿膠塊位列第一。二零二一年十月,2021健康中國-首屆中國OTC大會暨中醫藥促進大會上,中國OTC品牌集群宣佈成立,本集團旗下的華潤三九、華潤江中、東阿阿膠均在首批入圍的18家企業之列;OTC大會上同時發佈了2021年度中國非處方藥生產企業及產品綜合統計排名,華潤三九再次蟬聯中國非處方藥生產企業榜首。本集團製藥板塊的多個治療領域明星產品紛紛入選「2021年度中國非處方藥黃金大單品名單」,華潤三九999感冒靈顆粒╱膠囊連續十年榮獲感冒咳嗽類(中成藥)第一名,華潤江中的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憑藉強勁實力,第18年蟬聯中成藥消化類第一名,華潤紫竹的金毓婷╱毓婷左炔諾孕酮片榮獲生活方式類第二名(化學藥)。

數字化助力業務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備受認可

本集團聚焦業務發展需要,加快數字化建設,以科技驅動業務創新,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實施,聚焦於智能製造、數字賦能、線上銷售等關鍵領域。同時,本集團不斷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

本集團製藥板塊基於自身業務特點和品牌優勢,順應市場趨勢,積極探索B2B、B2C、O2O等互聯網營銷新模式,創新品牌傳播方式,拓展新零售業務,線上銷售業績成效顯著,報告期內各品牌線上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7%。華潤三九已完成在京東、阿里、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就多元產品渠道的佈局,並同步佈局了美團、抖音、快手等新興互聯網電商平台,報告期內在主流電商平台由代理運營轉為自主運營,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東阿阿膠已搭建全面發展的數字化營銷平台,掌握主要電商平台核心流量入口,並對消費者大數據整合、分析與運用,實現數字化精准消費者洞察,報告期間內東阿阿膠在快手、抖音、小紅書等平台落地直播營銷。華潤江中在快手、抖音平台開設旗艦店,持續與阿裡健康、京東深度合作進行流量共建,產品在「雙11」期間榮登阿裡健康胃腸用藥TOP榜、京東消化系統用藥品牌TOP榜。華潤紫竹整合O2O平台線上線下資源,毓婷、金毓婷在美團、餓了麼平台全年銷量同比增長115%,並在B2C主要平台加強推廣銷售,排卵產品線銷售同比增長77%,此外華潤紫竹還積極建設以女性生殖健康為主題的私域平台。

本集團加大智能製造升級力度,持續提升自動化水準,不斷提高品質與效率。華潤三九及東阿阿膠雙雙入選2021年度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工信部」)「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工廠」,樹立了醫藥行業智能製造示範標杆。報告期間內,華潤三九能源管理系統(PMS)I期已經上線,華潤三九中藥配方顆粒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項目、中成藥製劑數字化車間新模式應用項目、中藥注射劑全產業鏈數字化製造技術建設項目通過工信部驗收,技術適用性研究及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建設項目通過中國科學技術部驗收。華潤雙鶴加速推動業務線上化進程,規劃並實施質量管理系統(QMS)、製造執行系統(MES)等多項業務系統,成功實現產銷物流聯動升級,並應用工業互聯網技術,成功試點雙鶴商丘原料藥自動化車間建設,通過大數據算法分析結合管理優化,提升產能。華潤江中完成了設備管理系統實施,並開發了具有業務特色的量化考核APP,實現設備及備品備件管理可視化、標準化。東阿阿膠積極推進裝備技術升級,通過AI技術應用實現桃花姬產線、阿膠產線數字化質檢升級,勞效提升超過30%。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工信部發佈2021年度綠色製造企業名單公示,華潤紫竹北京製劑工廠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華潤雙鶴北京工業園、華潤三九控股子公司安徽華潤金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皆入選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此次本集團多間子公司入選綠色製造企業名單,印證了本集團整體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受到國家認可。同月,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聯合CCTV-1《大國品牌》發佈首份「中國ESG優秀企業500強」名單,本集團榮獲第53名,旗下子公司華潤三九與東阿阿膠皆入榜,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受到權威機構認可。此外,在報告期間內,基於在有毒排放物與廢棄物領域領先行業的高分表現、在產品安全與質量領域的管理水準提升與持續有效監管、在健康醫療領域多措並舉擴展新興市場、主動通過可持續發展報告與MSCI-ICP(IssuerCommunications Portal)資料庫更新亮點數據與實質進展,本集團可持續發展水平的全面提升,MSCI-ESG評級首次由BB級別提升至BBB級別,標誌著資本市場投資方對本集團可持續發展表現的肯定與信心。

2.產品研發

本集團視研發創新為長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報告期間內,研發總支出約港幣2,070.6百萬元。本集團以國家政策、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仿創結合提升核心競爭力,專注於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抗腫瘤、消化道和新陳代謝、中樞神經系統、免疫系統、抗感染、血液、泌尿生殖系統等研發領域。報告期間末,本集團有三個獲國家認證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個獲國家認證的企業技術中心,以及20個獲省市級認證的研究中心,並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研發人員1,280名。

本集團不斷完善研發機制,建立市場化的人才引進機制,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機制,並加強領軍人才引進。二零二一年,楊建國博士和吳韜博士加盟本集團子公司華潤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華潤生物」),楊建國博士曾任伊利諾大學製藥學院研究科學家、雅培生物化學家、阿斯利康高級科學家及賽諾菲首席科學家,其作為首席戰略發展官加盟華潤生物,將有助於本集團加強研發力量,促進外部合作。吳韜博士具有20多年的藥物研發經驗,先後供職於微芯、科倫、強生、葛蘭素史克等知名企業,行業資源豐富,熟悉多產品領域的研發管理模式和團隊運作方式,具備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和突出的研發規劃能力,是富有戰略思維和實操成效的大分子抗體藥物研發領導者,吳韜博士作為首席科學官加盟華潤生物,將有助於本集團加強研發力量。此外,本集團建立和完善外部專家機制,積極引入行業內專家和領軍人才,報告期內,本集團聘任腫瘤、免疫、眼科、婦科等領域的外部專家並頒發了華潤醫藥科技創新外聘專家證書。未來本集團將持續引入行業領軍人才,壯大外聘專家團隊,持續推動本集創新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的新產品開發在研項目超過200個,其中新藥項目超過70個,主要涉及腫瘤和免疫、代謝和內分泌、呼吸系統、血液、心血管、中藥經典名方等領域。報告期間內,本集團獲得專利授權120項,新申請專利89項;靜注人免疫球蛋白(10%)和非小細胞肺癌1類新藥NIP142獲批臨床試驗,其中NIP142的臨床試驗獲批標誌著本集團腫瘤管線研發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布洛芬混懸液、鹽酸烏拉地爾注射液、阿普米司特片等23個產品向國家藥監局提交生產註冊申請;並且,示蹤用鹽酸米托注射液、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利奈唑胺片、鹽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地諾孕素片、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枸櫞酸西地那非片等10個產品獲得國家藥監局頒發的生產批件,進一步豐富了本集團製藥業務的產品組合。左乙拉西坦片(0.25G)獲得藥品補充申請批准,本次批准是對左乙拉西坦片規格的進一步補充,有利於提高左乙拉西坦產品的中標幾率從而增加市場份額。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在多個1類小分子化藥創新藥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NIP142獲批臨床試驗,已啟動I期臨床試驗,目前處於國內同類靶點研發進度前列,具有「同類最佳」潛力。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NIP292,是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研究的口服ROCK抑制劑,本集團具有全球知識產權,已獲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該項目入選「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北京市醫藥健康重點創新研發項目」,在報告期間內已完成I期臨床單劑量爬坡試驗,試驗結果良好。NIP046為針對多種自身免疫疾病而設計,處於國內同類靶點研發進度的第一梯隊,報告期間內I期臨床單劑量爬坡試驗接近完成,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二零二二年三月,新一代抗凝劑NIP003取得國家藥監局簽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獲准用於預防動靜脈血栓的臨床試驗,NIP003是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新型FXIa抑制劑,目前國內外尚無同靶點藥物獲批上市。血液領域1類新藥NIP001已獲批臨床。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加速推進原創生物藥、改良型創新藥以及生物類似藥的佈局,平衡在研項目中長期的研發風險和價值。目前生物藥業務有三個已上市產品-百傑依、瑞通立和佳林豪,均已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截至報告期間末,本集團在研的生物藥項目有14個,其中11個為生物新藥,聚焦於抗腫瘤、免疫、內分泌等治療領域。瑞通立治療急性腦卒中新適應症研究已經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治療急性肺栓塞新適應症的臨床研究目前通過和國家藥監局溝通確認為確證性臨床試驗。血液領域1類生物新藥在報告期內已完成I期臨床試驗,正式啟動II期臨床試驗。

本集團高度重視並協同推進仿製藥品質與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截至報告期間末,重點開展的一致性評價專項項目64個,超30個項目已開展了生物等效性臨床試驗,其中甘露醇氯化鈉注射液、別嘌醇片、葉酸片、左炔諾孕酮片╱左炔諾孕酮等品種已完成申報。報告期間內硝苯地平緩釋片(II)、厄貝沙坦分散片、丙戊酸鈉片、氟康唑氯化鈉注射用、馬來酸依那普利片等共八個產品通過一致性評價,其中厄貝沙坦分散片以及佐匹克隆片為國內首家過評。

二零二一年三月,由本集團旗下華潤三九與北京大學、深圳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聯合申報的「冬青屬藥用植物與苦丁茶的藥效物質及其在感冒靈中的應用」,榮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在完善原有研發技術平台建設基礎上,建設完成小分子新藥和抗體藥物早期研發平台(小分子創新藥研發平台覆蓋了小分子新藥臨床前和早期臨床開發階段的各項關鍵技術,形成完全自主研發能力),通過併購方式獲得多藥物和生化提取藥物研發技術平台。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華潤醫藥深圳研發中心正式運行,中心具有生物創新藥和化學創新藥兩大研發平台,生物創新藥平台主要致力於AI技術賦能單抗、雙抗、納米抗體、多藥物的新藥設計、分子構建和酵母表達體系品種CMC開發,開闢產品差異化競爭優勢;化學創新藥研發平台聚焦腫瘤、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領域的新靶點,集靶點發現、AIDD/CADD、化合物合成及藥物篩選與優化等功能於一體,力爭成為國內一流的小分子創新藥研發平台。二零二二年一月,本集團旗下中國醫藥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順利通過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報告期內,本集團繼續積極拓展外部創新與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探索創新研發模式,服務國家戰略,積極探索聯合國家創新高地和頂尖生物技術公司,佈局前沿技術,開發原創性產品,通過授權引進和產學研聯盟,豐富和優化創新研發管線。

二零二一年七月,本集團旗下華潤雙鶴與寧波大學建立聯合創新研究院暨趙玉芬院士工作室,工作室以多創新藥的共同研發為主要領域,聚焦包括多-藥物偶聯、多類呼吸窘迫治療藥物、多分離提純及其高級結構表徵等研究方向,以先導化合物篩選為切入點,針對具備開發價值的目標化合物共同開展藥物成藥性、製備技術及成果轉化為導向的基礎研究工作。

二零二一年九月,華潤雙鶴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攜手共建的創新晶型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在北京成立,通過聯合實驗室的運作,企業和科研院所間的緊密合作與優勢互補,將進一步加強本集團創新藥物晶型研發能力。

本集團以創新醫藥項目和技術為載體,參與國家心血管醫學中心建設。在獲取項目和技術的同時,聯合一批頂級專家,共同規劃和開發,二零二一年十一月,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未來聚焦心血管疾病預防、分子靶點及典型藥物研發、原創(植入)器械和設備研發、臨床診療關鍵技術研發、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建設等關係大眾衛生健康領域臨床需求的全域性、先進性、應用性等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為本集獲取創新產品開拓新渠道。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聯合華潤科學技術研究院與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未來將共同探索建立開放創新的藥物研發合作模式,在新藥合作開發、技術服務與委託開發、爭取政府資源支持、人才培養及交流方面開展合作。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華潤醫藥與因明生物簽署《戰略合作協定》,並舉行科技創新外部專家聘任儀式,未來雙方將在研、產、銷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實現互利共贏。

二零二一年六月,華潤三九聯合華潤醫藥產業投資基金共同參股的潤生藥業有限公司(「潤生藥業」),向美國FDA遞交的Advair Diskus仿製藥ANDA申請。FDA已經受理並進入實質審查。作為同類藥品不超過三家的品種,FDA給予了該申請優先審評資格。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為GSK的AdvairDiskus高端仿製藥,該藥用於治療四歲及以上患者的哮喘以及氣流阻塞的維持治療和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急性發作。華潤三九獲得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上市後在中國區的銷售權,有助於填補華潤三九在吸入劑型產品領域的空白。

二零二一年七月,華潤雙鶴從美國Novita公司獲得新靶點Fascin蛋白抑制劑NP-G2-044在大中華區(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台灣地區)的開發、生產及商業化的獨家授權。NP-G2-044是全球首個作用於Fascin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Fascin蛋白功能進而降低腫瘤侵襲和腫瘤轉移比例。目前該化合物已在美國完成I期臨床,正在美國開展II期臨床試驗,有望作為一種潛在控制腫瘤轉移的口服藥物填補腫瘤轉移治療領域空白。目前,該項目在中國的IND申報巳獲受理。

二零二一年十月,華潤雙鶴與美國Ligand製藥公司達成一致,共同開發一款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口服小分子新藥項目。該項目屬於RNA聚合抑制劑系使用Ligand公司的BEPro技術發現,目前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未來華潤雙鶴將有權獲得此藥物在亞洲主要區域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BEPro技術是Ligand公司開發的最新一代前藥技術,適用於改善核類抗病毒藥物的口服給藥療效,BEPro技術開發的抗病毒藥物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提高肺部藥物濃度等特點,對於開發小分子口服新冠治療藥物具有潛在的臨床價值。

報告期間內,華潤三九從外部引進的多個在研項目進展順利。2019年自瀋陽藥科大學引進的1類小分子靶向抗腫瘤新藥QBH-196已開展I期臨床試驗,2020年末自Oncoceutics, Inc.引進的H3K27M突變型膠質瘤新藥ONC201目前正積極推進在國內註冊申報工作。

二零二二年三月,華潤生物與美國公司Ab Studio Inc.達成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項目ABS-VIR-001的獨家合作,華潤生物獲得該項目在全球範圍內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授權。

3.醫藥分銷業務

本集團在醫藥分銷業務方面,落實區域化發展戰略,完善供應鏈一體化管理,積極參與帶量採購,拓展產品品類和上游資源,提升市場准入能力,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佈局互聯網醫療業務新賽道,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加強器械分銷業務專業能力打造。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醫藥分銷業務實現分部收益港幣199,125.4百萬元,較二零二零年增長17.9%。二零二一年分銷業務毛利率為6.2%,較上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主要由於疫情緩解,毛利率水準較高的防疫物資出口業務收入減少。

本集團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以互聯網創新推動醫療業務轉型,佈局「互聯網+」業務新賽道。報告期間內,本集團打造專病╱罕見病精准醫療垂直運營服務體系(COE),搭建「潤小醫」中心化數字平台,為專病╱罕見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患者關愛解決方案,為上游定制患者關愛計劃;商保項目「美潤關懷」、「普潤關懷」實現盈利模式向服務收費轉型的突破,已服務1.2萬名患者,產生超人民幣7,500萬元服務費。並不斷迭代與頭部醫院的合作創新模式,以代建設代運營介入醫院價值服務,在山東省立醫院實現全國首家科技創新中心(SCITech)簽約與落地,通過「產、學、研、融、用」的醫企合作模式,實現新的醫療技術快速應用。本集團與華潤醫療控股有限公司(「華潤醫療」)合資共建數字醫療科技公司,獲取自有互聯網醫院牌照,以「健宮醫院」合資多點執業互聯網醫院項目,與上游藥企合作科室建設、臨床專業能力提升等項目,承接華潤醫療線上問診業務。與永泰生物、零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深度戰略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平台、互聯網醫療及專病數字化COE創新中心等戰略合作。報告期間內,B2B線上平台「潤藥商城」覆蓋28個省份,年內交易額達人民幣285億元,同比增長14%,累計活躍客戶數4.8萬家,訂單數117萬張。

二零二一年,本集團持續完善供應鏈能力建設,成立供應鏈管理中心,持續提高對產品資源的統籌獲取能力,加強全國藥品採銷一體化建設,強化從進口到患者全鏈條的供應鏈整合能力,與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獲得多個重磅產品的全國總經銷權、戰略經銷權與進口代理,報告期內統採規模同比增長15%。進一步豐富本集團分銷業務在抗腫瘤、血液、檢測分析儀等領域的產品組合,採用中央市場准入、全渠道覆蓋、創新支付及患者服務等多種方式,挖掘並滿足上游廠家戰略轉型的新需求,全年引進新上市創新藥超過30個,帶量採購品種獲取率超過60%。搭建大醫療業務管控體系,佈局基層慢病市場,建立以縣域患者為中心的慢病等細分業務領域學術推廣能力,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相關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40%。同時,本集團積極構建口岸進口服務和註冊檢驗能力,年內建立了海南口岸業務,增進與優質的國際合作夥伴交流合作,加強進口品種的引進,全年進口產品銷售額約人民幣127億元,新引進17個產品(其中包括藥品三個品種、器械七個品種和大健康五個品種的進口總經銷權)。本集團還與三井開展跨境電商合作,不斷推動國際業務發展。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大力推進醫療器械分銷業務的專業化發展,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積極建設全國專業平台、專業線以及專業服務公司,打造專業化器械總部,已在17個省份建立獨立醫療器械公司,繼續深化發展骨科、介入、IVD診斷試劑、綜合耗材等重點發展領域,持續提升產品線專業行銷能力,在廣東、江蘇、山東等省份建立14個骨科分倉,並在14個區域組建專業線營銷組織。報告期間內,本集團器械分銷業務實現收益約人民幣21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0%。本集團在器械業務方面積極向上游生產端延伸,報告期內合資成立華潤(北京)醫療器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作為骨科專業平台公司,全面建立全國骨科產品線專業平台,並提供一體化全價值鏈服務,奠定骨科細分市場行業領先地位;並在上海成立科技公司,專注器械產品上市許可持有或者進口代理權的獲得,從流通商轉為具有產品生產權、定價權、銷售權、物流權和區域代理權的生產商、以及國內外技術互通橋樑。同時,本集團進一步提升器械業務創新服務能力,報告期內新增醫院集約化服務項目42個,為醫院提供藥械供應鏈管理項目(SPD)服務;區域檢驗中心及檢驗科室共建新增12家。

同時,本集團落實區域發展戰略,打造多個重點區域市場,並通過不斷提升學術能力和創新數字化營銷,滿足專病專業推廣和基層慢病推廣的下沉需求,提升終端市場份額。報告期間末,本集團醫藥分銷網絡已覆蓋至全國28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客戶數量超過13萬家,其中包括二、三級醫院9,421家,基層醫療機構客戶近七萬家。

本集團持續加強一體化、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從成本核算和運營指標規範化、標準化入手,推進全國物流一體化運營,並通過與多方的戰略合作提高物流能力和物流效率。於報告期間末,本集團分銷業務擁有物流中心208個,在北京和上海設有物流總倉,並負責北京冬奧會期間藥品配送保障工作,具備全國溫控藥品的存儲配送能力,借助自主開發的智慧物流平台ILP,整合WMS、TMS、冷鏈系統等,實現業務信息回饋與訂單傳輸,可以滿足疫苗商品、血液類製品及特殊要求溫控產品的全程管理。同時,本集團在物流平台的數字化建設方面展開專項項目,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整合物流資源,並為廠商及委託方提供數字化、可視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報告期間內,華潤醫藥商業的第三方物流業務收益同比增長近23%。

4.醫藥零售業務

本集團在醫藥零售業務方面完善供應鏈體系,豐富優化經營品類,推進數字化轉型積極拓展線上業務,加強一體化運營體系建設以及新零售業務發展,進一步打造規範化、差異化和專業化的競爭優勢。

報告期間內,本集團醫藥零售業務錄得收益港幣7,605.2百萬元,較二零二零年同比增加17.6%,主要因為高值藥品直送業務(「DTP」)業務收入增速較快。本集團的DTP業務二零二一年實現收益約人民幣4,315.2百萬元,同比增長約12.7%。零售業務毛利率為9.2%,較上年同期比下降1.1個百分點。毛利率水準的下降主要因為毛利率較低的DTP業務收入比重增加。

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建立將進一步加快處方外流,並對零售藥店專業化服務能力和藥品管理水準提出更高要求,醫保定點資源向高等級藥店傾斜,藥品零售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報告期間內,本集團積極佈局DTP等專業藥房,爭取「雙通道」資質,做好承接處方外流的準備,新引進DTP品種20餘個,並在江蘇、廣東、吉林等省份共九個城市建立輸注中心。報告期間,本集團在在江蘇、浙江、武漢等地落地九家藥診康綜合體藥房,為客戶提供智慧檢測、線上問診、慢病管理等綜合服務。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團共有801家自營零售藥房,其中DTP專業藥店總數已達211家(其中「雙通道」藥店87家)。

本集團在門店運營管理方面強化專業能力建設和標準化管控,堅持打造規範化、高品質藥房。零售藥房後台一體化運營已初步形成,包括會員管理系統、線上商城、DTP系統、ERP系統升級等。在「2020-2021年度中國藥店單店榜100強」中,本集團旗下藥店共上榜34家,上榜藥店數量漲幅近兩倍;最新國內藥店百強榜中坪效前三名均為華潤系藥店。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加速提升滲透率,醫藥行業「互聯網+」的發展進程加快。本集團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建設新零售運營平台,並通過強強聯合探索服務新模式,並推出專屬患者福利項目「潤藥寶」,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四大服務體系。

業務展望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

「十四五」是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期,也是醫藥行業轉型升級,革故鼎新的關鍵時期。華潤醫藥將充分利用行業整合的重要視窗期,抓機遇、布高地,乘勢而上,於變局中開新局,持續強基固本,鞏固行業地位,加速推動創新轉型,提升發展質量。本集團將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實現創新突破;加大外延併購力度,著力固鏈補鏈強鏈;注重內涵發展,提高發展品質;加強數智化能力建設,鼓勵模式創新,提升管理效率;強化風險防範,確保穩健經營,為「十四五」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加大研發創新力度,加快重點區域創新研發平台建設,提升創新研發能力

本集團將抓住國家醫藥創新發展的良好機遇,在創新研發投入、創新平台建設、創新激勵機制、項目引進成果、重點項目進展等方面實現突破,重點舉措包括:

1)研發投入方面:大幅提升本集團的研發總投入佔收入的比例。研發投入方向:一方面,強化創新平台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化藥和生物創新藥研發平台搭建,推進中藥創新平台建設;另一方面,豐富產品管線,加快腫瘤、免疫、心血管等領域的佈局。

重點發展抗體、疫苗、重組蛋白等產品。

2)創新平台建設方面:借助國家區域政策及資源優勢,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海南等地,打造成熟-差異-前沿等多類型創新研發平台,提升整體研發能力。加快粵港澳、長三角等區域的化藥、生物藥創新研發平台建設,加快推進中藥創新平台建設,提升創新研發能力。開發具有高端製劑技術、高難度合成技術、以及採用特殊包裝的產品,建立口服緩釋製劑、吸入劑、注射乳製劑等差異化技術平台。

3)創新激勵機制方面:建立與市場接軌的激勵機制,強化考核激勵導向作用,側重創新能力建設和創新成果實現等方面。華潤生物作為「科改示範行動」試點單位,適時推動後續融資計劃,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提高資本配置和企業運營效率。

4)項目引進方面:以「自研+引進」的模式,不斷豐富自身創新產品管線,加大外部合作力度,加強與國家頭部研發機構合作研發,助力解決國家關於藥品等「卡脖子」問題,承擔國家戰略需求。加強與國內、國際的一流研發機構建立產學研聯盟,如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領先科研機構,圍繞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資源分享、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長期、全面合作,推進項目合作和轉化應用。進一步提升創新資源整合能力。東阿阿膠以顧客需求為中心,加強阿膠類快消品,個性化膏方等研究,為公司業務的延伸及探索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支撐。華潤雙鶴通過自研和BD實現多個創新藥項目管線佈局。

5)打造研發團隊:人才引進及培養向創新研發傾斜,通過高端人才引進、併購研發團隊,快速提升研發能力。建立與業務發展規劃匹配、適用創新企業的人才發展體系,憑藉「外引+內培」形成人才供給機制,加快高端研發技術人才獲取速度,重點引進首席科學家、專業帶頭人等,並加強藥物發現、臨床方案制定等技術專家的引進力度。

2.加快投資併購步伐,把握行業深化變革契機,加大佈局創新及高增長領域

外延併購一直是本集團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國醫藥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本集團將把握歷史機遇,加快外延併購的速度。在製藥業務方面,整合行業優質資源,重點關注自我診療、生物藥、創新藥等領域,以及特色仿製藥等具有獨家品種或技術門檻較高、具備競爭力品種的企業目標;在醫藥分銷與零售業務方面,重點關注醫療器械、零售、新零售等業態,借力數字化賦能,提升管理效率,探索模式創新,重點進行細分領域地位高的龍頭型企業和重點產品線的併購整合及平台搭建。

1)加快外延併購的速度,繼續加大創新藥、生物藥、疫苗、醫療器械等領域的投資併購力度,推動新領域佈局:以博雅生物為平台通過自身拓展漿站及併購行業其他標的做大做強血液製品平台;搭建疫苗產業化平台;進一步拓展細胞治療產業佈局,探索醫療器械、醫美等領域。

2)豐富投資手段,佈局高成長、新技術領域。控股具備戰略價值和業績貢獻價值的項目;通過戰略性參股搶佔優質資源,佈局創新賽道;重點佈局潛力空白業務,孵化培育新的產業機會,與現有業務形成協同。

3)加強投資體系建設並加強投後管理:打造大投資團隊後台,通過完善投後管理體系,開展投資後評價,加強對被投資企業運營監督、支持賦能、文化導入,最大化實現項目投資價值、防範投資風險。

3.提升內涵發展質量,促進提質增效,尋求管理躍升,保障持續健康發展

本集團將順應政策變化及市場結構調整趨勢,積極應對帶量採購、醫保控費等政策影響,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推動轉型升級。並且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優化企業管理體系,提升管理能力。

1)降本增效常態化:通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等多種舉措,打造綠色生產運營體系。優化產能佈局,淘汰落後產能。推進智能製造產業升級,實現規模化效益。持續技術創新、工藝創新,提升競爭優勢。推進卓越運營,夯實基礎管理尤其是對原料採購、營銷費用、人均產出、物流效率等環節的把控。

2)持續優化產品結構:穩定壓艙石產品,以消費者為中心,積極培育新產品、拓展新業務,豐富產品線,持續優化業務組合。加強專科領域能力建設,加大佈局抗腫瘤、精神╱神經等高潛力領域。促進商業板塊器械等新業務拓展,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積極探索「+互聯網」的應用,培育新模式,提升整體供應鏈服務能力,打造核心競爭能力。

3)開展一流企業對標,尋求管理躍升:綜合分析世界一流企業的優秀實踐,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業務水準,優化企業管理體系,夯實管理基礎,強化管理創新,實現總體管理能力明顯增強。

4.緊抓國企改革契機,推動改革取得成效,釋放經營活力

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積極戰略投資者,推動經營機制轉換,提高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並推進華潤生物混改工作。業務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方面,積極把握央企、央地之間在血液製品、疫苗、生物診斷試劑、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等領域戰略性重組、併購合作機會。優化管控層級,深化總部去機關化,理順、清晰下屬子公司的權責介面、運營管控事項和範圍,提升管理效率。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落實董事會職權,完善配套管理制度修訂,保障經理層行權履職。並且,實現激勵機制突破,實施員工中長期激勵,構建對員工更靈活的激勵約束機制,調動核心骨幹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5.提升智數化水準,賦能業務轉型發展

把握數字化、智慧化發展趨勢,將智數化作為本集團創新轉型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推進企業生產經營全面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對產業鏈核心環節及關鍵要素進行數字化升級、轉型和再造,持續探索研發領域智數字應用方案,提升整體管理水準;持續在生產環節通過數字化轉型提質增效,向智能製造快速發展;優化供應鏈流程,增強客戶體驗;加強新零售領域平台建設,挖掘資料價值,提升與客戶互動和需求洞察;探索互聯網在醫療、醫藥的應用等,助力提高企業整體創新開發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助推產業鏈和供應鏈提高現代化水準,推進治理智能化升級,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6.聚力業務協同發展和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運營效率

發揮華潤醫藥的協同帶動作用,建立跨區域、多層次、多模式的協同機制,推動協同項目落地。

1)推動資源統籌協調:發揮本集團的管理平台作用,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將資源向創新和高潛業務傾斜,如生物藥、新業務領域佈局、創新發展等,加強對研發創新和培育業務支持力度,並構建大BD生態圈。通過多種模式促進區域發展協同、內外部資源協同等,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2)區域協同:承接華潤集團區域戰略,獲取優勢資源,進行優勢業務合作,打造區域優勢,快速拓展區域市場,提升整體競爭優勢。

3)資源分享:充分結合本集團、華潤集團、以及各利潤中心區域資源優勢,形成上下聯動,優勢互補的區域業務佈局,打造醫藥板塊協同平台,在政府事務、市場渠道、客戶資源等方面深化協同。

4)多模式開展協同工作:以市場化和創新兩大維度,選擇最優模式,包括聯合談判、共同參股、媒體統一發聲,物流共用、技術平台建設等。

資料來源: 華潤醫藥 (03320) 全年業績公告
集團主席 韓躍偉 發行股本(股) 6,283M
票面值 不適用 市價總值 (港元) 25,633M

相關上市公司
股票編號 公司名稱 股票編號 公司名稱
00836 華潤電力 01109 華潤置地
01193 華潤燃氣 01313 華潤水泥控股
01515 華潤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