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工具有助風險管理
9/5/2015 14:43
香港衍生工具市場雖然監管增多,但過去兩年並未見萎縮;反而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令市場愈見壯大。據香港財經分析師學會董事陳浩濂指出,這是因為傳統的投資工具未能全面而有效地管理風險,所以只要監管適當,衍生工具對整體市場發展更有利。
陳浩濂指出,過去媒體報道衍生工具監管增多,其實主要集中報道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衍生工具產品,這在個人投資者保障上是件好事,可令投資者更了解本身所投資的產品情況。不過,因個人投資者只佔市場小部分;反而較少報道的機構投資者愈見增多,衍生工具成為一種常規投資工具,令相關市場不但沒有萎縮,更愈見壯大。
在金融界工作逾16年的陳浩濂說,相比他九十年代入行時,現時一些比較傳統的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公司、主權基金,又或有貨品交易及涉及外滙風險的企業等,都會利用與債券或股票相關的衍生工具套戥,進行風險管理,減低外滙或其他成本造成的影響。這現象不但在香港市場出現,不少新興國家如東歐、非洲或南美洲等地的企業,在參與衍生工具市場方面,都已趨普遍。
至於中國內地,衍生工具市場也發展迅速。內地監管機構十多年前對衍生工具甚有保留,擔心當地的投資者或機構不太熟悉這些工具,會帶來不可預見或不可承擔的損失。但近年情況已有所改變,內地監管機構批出了更多的場外衍生工具買賣牌照,讓銀行可以經營衍生工具產品的銷售,顯示當地的主管機構對這些工具十分熟悉及了解,並相信這些產品可以推動市場發展和提供更有效的風險管理。
陳浩濂認為,香港銀行較內地同業有多10至20年經驗,應該可以向內地輸出人才,和通過滬港通或深港通,以香港作為平台與內地同業共同發展相關市場。尤其是在人民幣國際化上,具透明度的香港市場應可提供不少具配套的外滙產品,這會為香港金融從業員帶來很大的發展潛力。
他表示,銀行同業在過去二至三年,由於擔心會帶來額外風險,在新產品的發展上有放緩趨勢。但近年監管增多、釐清要求後,有助銀行發展新產品時,可推出符合法規的相關配套。監管增多,透明度亦提高了,令參與機構披露更多資料,可讓市場健康發展。
收聽
第一節
應監管ATS及系統性參與者
香港金管局及證監會就監管本地衍生交易提出諮詢,希望就自動化交易服務(ATS)及系統性參與者的監管收集意見。陳浩濂說,學會原則上同意,就兩者活動進行規管,要業內遵行一些強制性滙報和分階段提供場外衍生工具產品的結算等,但這必須公平和合理地進行。
學會贊同ATS應該受到監管,主要是這類交易不少買賣盤都來自銀行或證券商的套戥盤,涉及金額龐大而且過程快速,對股價或滙價可造成很大波動。一旦這些交易活動得到監管,無論是金管局抑或證監會,在了解和監控整個市場情況都會更為有效。
此外,學會亦同意一些具系統性的市場參與者如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或一些企業,也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監管。陳浩濂指出,固然這些參與者的規模不如銀行或證券商般龐大,但由於其持貨量可以媲美套戥基金或一般基金公司,其在衍生工具市場上的活動,也可能影響某些股票或利率的表現。而且,這些參與者或擁有一些影響股價或利率價格的敏感資料,監控是有必要的。
但陳浩濂也提到,監管機構要因應不同產品和參與者的性質,作出不同的規管,機制也要不同。例如,對一些與上市證券如股票掛鈎的衍生工具,監管可以較嚴謹;但若是與如信貸評級或國家通脹指數等,非市場流通買賣產品掛鈎的衍生工具,便要相應進行不同機制的監管。又例如,對銀行和證券商除以量化(Quantitative)作為資料披露的監管外,還可把其業務質化(Qualitative),但對系統參與者,則只可以量化為準則。
收聽
第二節
資本市場倡導系列之七
本欄內容由香港財經分析師學會(HKSFA)提供,HKSFA乃CFA協會在香港的會員學會。透過這個欄目,希望增進各界對投資業界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