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基金廣泛吸納人才
26/7/2014 09:52

主持:朱子昭、羅靜儀 嘉賓:羅兵咸永道亞太資產管理組稅務主管 葉招桂芳 節目內容:港府推行公司型開放式基金政府加速本地注冊基金公司的成立
香港基金業發展步伐不斷加速,管理的資產連年創出新高,業務亦從原來集中產品銷售,逐步提升至基金管理、研究分析等層面。
羅兵咸永道資產管理組亞太區稅務主管葉招桂芳認為,香港資產管理業仍有龐大的發展空間,要讓更多本地人才參與及一展所長,香港需要進一步吸引國際及本地的資產管理公司推出「香港製造」的基金。
收聽
第一節
葉招桂芳從事稅務工作超過20年,為海外及內地客戶,包括銀行及基金等金融機構,制訂稅務解決方案。近年亦積極參與推動資產管理業的發展,並為香港金融發展局非官方委員。
葉招桂芳指出,香港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資產管理業是重要的一環。據證監會的報告顯示,去年香港管理的基金達到16萬億元,按年上升27%,而2012的升幅則達39%,連年的顯著增長反映香港資產管理業的卓越表現。不過,資產管理業一個重要環節是架構及產品,香港證監會認可、可向公眾發售的基金約有1900隻,當中只得500隻屬於本土成立的單位信託基金,其餘1400隻來自盧森堡及愛爾蘭等外地製造、在香港銷售的基金,這個情況值得大家探討。
收聽
第二節
葉招桂芳說,其所屬公司曾進行過研究,分析全球幾個主要基金中心,包括美國特拉華州、開曼群島、盧森堡等,這些基金樞紐所僱用的基金業人員數量龐大,對當地經濟有重大貢獻。
研究推算,每個基金管理人員可以帶來4至5個全職就業機會,而據證監會的調查,在香港30000多個基金管理從業員中,71%都是負責銷售推廣工作,真正從事數據分析、資產管理的人員只佔少數,如果香港可以爭取更多在本地註冊成立的基金,預期可以為香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香港製造基金數目明顯增加 近年香港基金業的發展出現不少轉變,據證監會數字顯示,擁有資產管理牌照(俗稱九號牌照)的機構,已超越持有證券交易牌照(俗稱一號牌照)公司。
葉招桂芳說,這是香港首次出現的情況,相信與愈來愈多基金希望參與中港基金互認計劃有關。據證監會的消息表示,只有擁有九號牌照的基金經理,才有機會被認可參與中港基金互認安排。
她說,去年香港基金業僱員人數中,71%都是從事銷售推廣工作,比重已較2012年的約74%減少。而本土成立的單位信託基金,亦由2012年的三、四百隻,在短短一年內上升至500隻,相信當中有頗大部分因為跟RQFII的發展有關。
葉招桂芳又認為,香港是首屈一指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如果可以發展更多基金產品,包括公司型開放式基金架構產品,將可提升香港成為基金製造地及基金樞紐。
她說,公司型開放式基金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給予公眾的開放式基金,一個是只供合資格人士集資的私募基金。公眾基金按單位信託及互惠基金守則受監管,稅務上也按單位信託基金方式處理,獲豁免利得稅。至於私募式的基金則較為特殊,也正是香港所缺乏。
公司型基金為港人才擴大空間 她指出,私募基金、對沖基金均沒有一隻以開放式的公司形式在香港成立,主要因為香港沒架構適合這些非公開、非單位信託基金,為了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希望香港提供公司型開放式私募基金平台之後,可以吸引私募基金、對沖基金來港成立。
根據諮詢文件,政府就引入公司型開放式基金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公司型開放式私募基金最少有一名董事是香港居民。
葉招桂芳認為,這屬於合理要求,但作為香港成立的公司型開放式基金,如果是私募基金,應有資格、也有權利讓所有董事來自香港,因為如果是香港全盤製造、全盤管理的話,可以讓更多香港人參與基金業務,亦為年輕一代創造更多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政府的諮詢文件亦建議,若中央管理及控制是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