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為何需要了解 Meta Data
6/12/2014 20:00
主持: 朱子昭、金曹
投資者如何使用電腦程式及圖表改善投資的回報?
技術分析派相信萬般行程歸於市,從圖表的形態可判斷股價的走勢。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些股票莊家對傳統的技術圖表已經控制得出神入化,如果仍單單使用舊概念如保曆加通道、RSI強弱指數等去分析趨勢,容易墮入陷阱,明明指標轉強,當追入的時候卻很快轉勢。故此現今專業的投資者,除參考一般人使用的技術分析圖表觀察格價升跌和成交量之外,更著重看「元數據」(meta-data)。舉例,經驗不夠的新手,見RSI指標見底向上,成交量又增加,便認定量價齊升,是買入信號,但入市後立刻回調,立刻中伏。原因是當新手看到量價齊升,便作買入的判斷。但經驗投資者會分析成交量的結構最否值得信賴,例如大手買盤與小盤的比例,是否只集中在收市時段出現,會否沽空比較增加,會否出現不尋常的認沽期權(PUT)等等。
另外,每星期要抽一點時間冷靜去看宏觀的趨勢,評估手持資金的大戶怎樣做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例如7月開始油價下跌,大戶評估油價會跌至每桶60美元,早幾天見油價跌穿$70時,中海油、中石油的股價裂口下跌,但可能仍不是買入的時機,因油價仍可能有10%的跌幅。我們可以根據歷史數據,評估個別股票轉勢之後所需的時間,例如從前某隻股票需要9個月再見底回升,那這隻股票很有可能要待2015年農曆年後才有機會見底向上,所以暫時觀望,不要太心急入市。
收聽
第一節
第二部份講述修補蟹貨策略(repair strategies)。例如$100買入的匯豐怎樣處置?金曹sir認為一般投資者最難處理的其實是心理,只要不沽出蟹貨便不當自己輸了,不用面對投資失誤的事。正確的心態是以『市價估值』,盡量要向前看,預計1、2個月後股價合理是多少可以沽出。 (1) 持有正股,待超買時,再做價外Covered Call收取期權金,這是賺時價值的策略。 (2) 持有正股,買一份貼價CALL,沽兩份價外CALL,希望股價在到期時升穿Long Call的行使價、而不會高於Short Call的行使價。 (3) 在現水平合理價沽出部份正股,然後每月Short Put貼價賺取較多期權金。
收聽
第二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