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大型基金 培養本地人才
28/6/2014 17:19

主持:朱子昭、何國良 嘉賓:安保資本亞洲區董事總經理 程劍慧 節目內容:內地金融開放 吸引海外基金來港
基金業近年的發展步伐不斷加速,吸引大批海外基金公司來港。對於這些國際機構來說,在亞洲設立據點有不同的考慮因素,香港吸引之處,除了法制和人才之外,更重要是中國市場的開放,特別是近年內地開放金融業,步伐及範圍比市場預期更快、更廣,為基金業發展增添不少動力。
安保資本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程劍慧表示,公司早於兩年前把亞洲區的核心業務遷到香港。綜觀過去兩年的表現,發展較預期更加理想。
收聽
第一節
她說,早於四五年前,公司已有意把業務從澳洲、紐西蘭擴展至全球,而選擇把亞洲核心業務由新加坡遷到香港,當中有多項考慮,包括市場機會,例如北亞還是東南亞的機會較大?此外,亦有衡量新加坡及香港在法制、監管環境、成本及合適人才方面等因素。
程劍慧指出,公司最終選擇香港主要相信北亞的發展比較快,同時香港背靠中國,相信有關業務可以取得不俗的進展,而近期中港之間連串的合作,如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滬港通、QFII額度及條件進一步放寬等,發展都比想像中快。此外,韓國投資者對海外投資更趨活躍,對基金公司亦有不少吸引力。
收聽
第二節
金融開放既快又廣 她認為,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不但比預期迅速,方向和措施更比想像中開放和多元化,提供了不少發展機會。早前有指數公司曾諮詢把A股納入指數中,雖然結果未能成事,但已顯示了一個清晰的方向,相信加入指數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多項發展反映中國在不同方向和渠道,朝向人民幣自由兌換邁進,時間上可能會比大家預期早。
程劍慧在資產管理行業擁有20年經驗,曾在多家外資銀行及基金公司包括富達、瑞銀、景順等主管亞洲區業務,並曾任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主席。她說,香港最大的優勢是給予國際投資者信心的管治和監管架構、清晰的法律、擁有國際視野和英語水平的人才,以及背靠中國。
在金融危機之後,香港加強對金融業的監管,她認為,這主要是跟隨全球方向走。事實上,全球的監管好像一個鐘擺原理,當市場信心不大時,監管機構在合規上會多做工作,以提高投資者的信心。不過,希望未來的監管,能讓基金有一個更易運作的環境。
她說,基金在香港市場的滲透率並不高,即使強積金推行多年,基金所佔比例都在一成以下,比較成熟市場如美國、澳洲等,屬於偏低水平,政策上如何協助提高投資者把資金交託專人投資的意欲,是一個值得考慮的課題。基金有專人負責投資,同時又受到監管,但投資者走到銀行認購基金,要進行的程序比個人投資買股票更加繁複,這會給予大眾一個很大的疑惑。
應反映基金表現真實一面 程劍慧指出,不少人對基金的認識沿於強積金,一向以來強積金給外界印象是回報欠理想,收費又高,但她反問這是否屬實?認為業界、政府及監管機構應多方面向外界反映事實,增加大家對基金運作的認識。
基金的成本及收費是大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她指出,基金成本來自多方面,首先,基金來港透過銀行、保險公司等中介團體銷售,都涉及成本,這些架構成本跟外國透過投資顧問形式銷售會有分別。事實上,香港銷售的基金大部分以歐盟成員國成立的基金為主,銷售範圍遍布全球,由於基金已有一定規模,成本不會特別高。其次,部分成本可能來自本地合規方面,倘若要求比較嚴謹,成本也會比較高。隨着電子平台的發展,基金提供的資料走向電子化,這將有助節省部分成本開支。
基金業蓬勃,為年輕人提供不少發展機會,程劍慧建議有興趣入行人士,除了財經知識,在語言能力和接受新事物上,也要裝備自己。在行業知識方面,近幾年,亞洲區的特許財經分析師考生佔全球比重日高,顯示有志投身財經行業者對這專業資格的認同。香港基金業在人才發展方面,出現一些青黃不接的現象。她說,基金業對語文水平有較高的要求,但近年所見,求職者能同時精通三文兩語,比較少見。此外,基金行業吸引之處是不斷有新事物出現,不停帶來新挑戰,所以有意入行的人士要有心理準備,隨時要面對挑戰。
鳴謝:香港財經分析師學會(HKSFA)、信報 文字轉載:本周節目將於下周五的信報財經新聞轉載
|